四川张燕,川剧张燕别洞观景是哪年的作品
1月20日晚,2023川渝春晚在四川卫视、重庆卫视播出,来自四川省川剧院的张燕,代表四川川剧力量,为观众献上了一首美轮美奂、韵味悠长的戏歌《玉兔报春》,展现了川剧这一中国传统戏曲剧种的独特魅力。
今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专访了张燕,请她为我们分享了本次参与川渝春晚台前幕后的故事,以及她对新年的展望。
(张燕:党的二十大代表、四川省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从事川剧表演事业,工旦角,主要代表作有《死水微澜》《芙蓉花仙》《白蛇传》等。曾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英德杯”首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奖大赛“金奖”,2021年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22年张燕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代表基层一线川剧演员,走上了“党代表通道”。)
记者:今年川渝春晚您和谭继琼老师一同带来的《玉兔报春》好像和我们以往所看的传统戏曲表演不太一样,感觉旋律很现代,同时又川味十足,很好奇这次的《玉兔报春》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张燕:今年的川渝春晚,一开始四川卫视找到我的时候就提出,想要做一个比较新颖的节目,于是我便找到我们川剧院的常艺副院长一同商量,怎样才能创作出一个创新性的川剧节目。因为今年也是第二届川渝春晚,那我们作为川剧人,自然也是特别想把我们川剧独有的韵味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独具匠心、耳目一新,同时充分展现咱们四川特色的节目。
我们一直在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川剧艺术,应该怎么去创新性发展?这也是我们在创作中着重去思考、探索的地方,所以,这次我们第一次尝试融合创作了戏歌,创作出了既有川剧的传承,又有曲风上的突破的戏歌《玉兔报春》。里面既保留了川剧的底蕴,比如川腔、川韵、川话,同时又融入了一些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在里面。
记者:这首川剧戏歌播出后也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好评,不少网友都表示传统的川剧元素和流行元素的融合很自然、很惊艳,这种传统和流行的碰撞,是如何去平衡的呢?
张燕:我们邀请的作曲老师其实也都是年轻人,他们对戏曲有些了解,但肯定不像我们接触、从事戏剧工作几十年这般深刻,那我们在融合传统戏曲元素和年轻现代的流行元素的时候,不单单是需要磨合和碰撞出火花,究竟是川味儿多一点还是现代的元素多一点,对这个比例的思考也同样重要。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更多喜欢的、吸收到的东西可能是现代流行的,但是我们通过注入传统川剧的精髓,能让他们慢慢感受到、了解到传统戏剧的魅力,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关注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美。但与此同时,为了保持这个比例的平衡,传统的这一部分又不能太多。像这次《玉兔报春》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便融入了流行歌或者是民歌小调的元素在戏歌里面。
现在我们也是在不断地探索,如何让川剧这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的流行元素结合起来,创新出一种比较新颖的戏歌,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和接受。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您觉得川剧现在究竟应该如何去守正创新?
张燕:我认为,我们要传承、吸纳老一辈川剧艺术家雄厚的功底本领,他们在历史长河里所留下来的精华,这部分我们可以原封不动地去演绎它、传承它,但同时,我们要“两条腿走路”,因为如今时代发展快速,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创新的步伐更是不能停。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保留我们川腔、川韵等传统戏曲的精髓,以及老一辈传承下来的表演、技巧、唱腔等,再结合现在的流行元素,以及借鉴、容纳更广泛的各类艺术,与时俱进创新,相信只要把川剧做好、做精,就一定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川剧的魅力。
记者:这两年川剧艺术发展越来越好,去年《草鞋县令》也代表四川拿到了文华大奖,您对这几年川剧的发展趋势怎么看呢?
张燕:我觉得现在戏曲等传统艺术越来越受重视,我们作为川剧人、戏曲人也倍感荣幸。去年一路走来是特别不容易,我们四川川剧所走的每一步抉择也都备受鼓舞。
就我个人而言,去年,我也非常荣幸的作为党代表,在3000名多党员当中推选出来,代表基层一线川剧演员,走上了“党代表通道”,我倍感荣幸。同时,我也感觉到肩上所扛责任重大,在未来的工作和我对自己的期待和展望当中,更多的还是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希望我能够传递给更多年轻从业者鼓舞和信心,鼓励他们去在这个行业里面坚守传承、刻苦坚持。
记者:明年您的工作安排以及在创作上会带来哪些新的内容能否提前透露一下呢?
张燕:明年,首先还是要坚定地把剧院安排的工作做好,其次,我还是想多做一些作品,呈现给喜爱我们川剧的广大戏迷朋友,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的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
在创作上,我其实一直在默默地筹备,想做一些创新的东西,但现在还没有特别具体的内容。其实参与剧目的表演,在我看来也算是一种创新,因为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以及不太懂戏曲的人,他们一提到川剧,可能还会停留在以往对川剧的刻板印象,会觉得枯燥无味,或者一说起川剧,大家会想到变脸,但实际上川剧是包含了五种声腔艺术的一套丰富表演体系,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
所以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要把一些好的剧目先演绎给年轻人看,先让他们了解并产生兴趣,然后再由浅入深地渗入,慢慢浸润他们。比如像京剧的《梨花颂》,先让大家觉得朗朗上口,觉得这个戏歌挺好听的,然后大家便会好奇它究竟是什么,开始去了解,我觉得需要有这样一个让年轻人接受的过程,这个作品才能算达到成功。
记者:明年成都川剧艺术中心也即将落成,现在川剧的新场馆、舞台、节目等都越来越多,您怎么看川剧在咱们四川未来的发展情况呢?
张燕:我觉得党和政府对戏曲这一块更加地重视了,近年来,在资金、人才、政策扶持下,我们也创办了许多名人、名家工作室,这对我们从业者来说,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也激励我们,作为从业者、作为川剧人更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潜心多创作,不断推出精品剧目,同时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共同联手把川剧做大做强,让更多人看到川剧的魅力,让蕴含了咱们四川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这块巴蜀文化的“活化石”——川剧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全世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卢星宇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图据受访者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