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眠 vigil「无眠之境警察催眠师的破案迷境」
作者:吕 睿
近年来,刑侦悬疑剧在影视剧市场展现了不俗的实力,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环环相扣的情节,以及案案相连的特色,收获一批忠实稳定的观众群体。网剧《无眠之境》改编自周浩晖的小说《邪恶催眠师》,讲述了刑警罗飞和催眠师陆风平从不打不相识到携手破获一系列案件的故事。
《无眠之境》剧照
一位是警局的破案能手,极具洞察力的冷面警察罗飞;一位是对催眠极具天赋,爱吃棒棒糖的天才催眠师陆风平。一个十年前的案子,串联起两个人的命运。十年前陆风平的母亲突然离世,罗飞作为案发现场的证人一直在搜索现场那包“致幻剂”的线索。一个神秘的电话让陆风平得知罗飞手上的线索,两人的命运齿轮由此相交。不论是处心积虑地靠近,还是开门见山的交易,随着案件的侦破,两人的距离逐渐拉近,可是背后的神秘人又开始兴风作浪。这宗十年悬案如何才能水落石出?
“警察 ”的叙述模式
双线叙事是刑侦剧常用的模式,《尘封十三载》《他是谁》都展现了这种叙事模式的优势。《无眠之境》采用“警察 催眠师”的搭配组合来推动剧情发展,这种“警察 ”的叙述模式使得两条故事线更为全面多维。所谓“警察 ”的叙事模式,即在警察之外加入一种新颖的职业协助破案,为观众带来不同于以往单纯警察破案的观剧体验。《无眠之境》从催眠师这样一个远离普通群众的职业视角切入案件,为本身扑朔迷离的案件又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剧中,警察罗飞是绝对正义的象征。他是废寝忘食、不苟言笑的冷面警官,他的人生信条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从不轻易放过任何罪恶。可是,绝对正义往往会饱经挫折,目睹案发现场,却十年未能查明真相;不善表达,徒弟在升职前一天牺牲……这些桩桩件件,都只会更加坚定罗飞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走下去。永恒不变的是正邪对立,邪不压正的善恶价值观。
相比警察自身所带有绝对正义的职业属性,催眠师这个角色就显得更为灵活,在剧情加工上尤为有弹力。在第一系列的案子中,便出现了催眠师利用催眠手法诱导被害人自杀的情节。这样一来,催眠师就像是被划分为了两个阵营,一边是坚守初心,追寻真相;一边是被利欲熏心,丧失伦理。如果说警察是一直站在光亮之中,提供绝对正义;那么催眠师就好比是一个游离在灰色地带的镜头,带领观众瞥见黑暗。这种“警察 ”的创作模式,确实开拓了观众的观剧视角。
然而,无论是不善表达导致徒弟牺牲的罗飞,还是误入陷阱导致证人咬舌的陆风平,他们都是更像是一个现实存在活生生的人,会犯错,也会失误,有自己的弱点,不是无坚不摧。他们并没有因为少了金手指而缺少主角光环,相反,变得更加真实,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认同感和代入感。
社会正义与个人正义
不同于爱情偶像、家庭生活剧,刑侦剧往往通过一个个直面社会心理最隐秘处的案件展开,警察与罪犯的搏斗不仅是体力与脑力之间的较量,更是心理信念之间的较量,是社会至纯至暗之间的较量。现实生活中,真实社会并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是一个个处于灰色地带的灵魂,面对国家社会、个人家庭之间的种种冲突,所做的一次次艰难痛苦的抉择。
早在古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中,便已经探讨个人正义与集体正义之间关系:是选择实现个人正义,摆平自我心中的秤杆;还是将自我融入于集体正义,维护大天平的平衡。
在《无眠之境》中,各色人物似乎随时都要作出选择,时刻都在权衡利弊。在这个充满着诱惑与选择的时空里,有满腔热血永葆初心的坚守者,有走错岔路晚节不保的迷途者,还有愤世嫉俗报复社会的空心人……形形色色的人群组成了这个复杂的社会。透过这部片子,我们将从警察与催眠师的双重视角,揭开社会心理的冰山一角。
警察罗飞和催眠师陆风平,一位是现场目击证人,一位是被害人家属,幕后神秘人穿越十年光阴的距离,将两人又聚集在一起,似是有一条红线在冥冥之中羁绊着二人,推动着两人携手解开谜题。但是,两位主人公因为社会身份的差别,面临不同的抉择。看似爱笑开朗不着调的陆风平,在他不达眼底的笑意里,是为查清母亲死亡真相的执念。而当社会正义无法为个人主持公道时,他又该如何选择。于是,观众在观剧时,就不能只关注情节的发展,更容易被带入到人物情感选择的矛盾之境中,反问自己: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
法律保护着整个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维护着公平正义。在《无眠之境》中,社会正义更像是一座灯塔,指引着全体社会的共同价值导向。社会正义维护每一份与法律同向、道德同行的个人正义,但当个人正义触碰了法律的底线与社会正义背向而行时,他的前途必定是阴影笼罩,无尽黑暗。《无眠之境》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即使是光环笼罩的主人公也没有违背社会正义的权力,不论是谁,只有合乎法律规范的行为才会受到保护,只有合乎法律的个人正义才具有社会正当性。同样的,一切与社会正义同向的个人正义都不会被辜负,一切违背法律的行为都会被惩处。
《无眠之境》吸收了之前刑侦剧的优点,情节紧凑,不拖泥带水。“警察 催眠师”两位天才级人物强强联手,共破迷局,承担起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精神弘扬的使命,取材于现实,宣讲于人民,极具教育警示作用。(吕睿)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