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来他家拜会绿林好汉他杀猪赠银相待他叫凤和穷困而死
老覃在前天发布了《毛主席称他“司令”,让他位居罗荣桓之上,后将他处决,他叫陈浩》一文,讲的是从秋收起义到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建立这一段历史。
很多读者对这段历史感到兴味盎然,尤其是对毛主席初上井冈山拜会绿林好汉袁文才这一段,极感兴趣。
还有读者留言问:“都有哪些影视剧是讲述这一段历史的呢?”
老覃给他们推荐了由王霙、王伍福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井冈山》。
但是,老覃也作了提醒,这部电视连续剧虽然在历史大事件上把握准确,但也有很多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还有些历史小细节是经不起推敲的。
比如说,剧中的人物龙达、马田富、陈开财、钟大龙、方小凤、王含嫣等等人物都是虚构的。
那么,围绕这些人物所展开的许多情节也都是编剧通过合理的想象编造出来的。
至于历史小细节所出现的纰漏,老覃也随便说几则吧。
比如,剧中的毛主席初识巾帼英雄贺子珍,曾问她为什么小小年纪(14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剧中的贺子珍答,是受了哥哥贺敏学的影响,在哥哥贺敏学的带领下参加的。
其实,查党史资料便知,贺子珍和妹妹贺怡是一同入党的,她们入党的时间都比哥哥贺敏学早。
还有,剧中的毛主席问贺子珍名字“子珍”的来历。剧中的贺子珍说父母最初给自己起的是“自珍”,自己觉得不好,私自改成了“子珍”。
这种说法也是错的。
其实,贺子珍一直坚持自己的名字是“自珍”,她父母给他起的名字是“桂圆”,她改名“自珍”,是勉励自己“善自珍重”的意思,她自己在签名时写的始终都是“自珍”。毛主席写给她的书信,也称她“自珍”。
“子珍”其实是在中央苏区为前委保管文件的古柏的爱人曾碧漪在整理党员档案时出现的笔误。
由于中央苏区的正式文件都沿袭了这一错误统一写成“贺子珍”,这个名字遂被人们广泛沿用下来了。
另外,剧中有一个半真实半虚构的人物,叫尹家璧,是个民团头子,恶霸土绅,后来被钟大龙刀劈而死。
这个人物的历史原型叫肖家璧。
老覃之前写的《毛主席视此人为死敌,在解放战争末期发下指令:务必将其活捉》一文里已经详细介绍过了,肖家璧的作恶时间很长,红军丢失了井冈山后,他就盘踞着井冈山作威作福,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镇压。
……
除了这些,关于毛主席初上井冈山的细节,也被修改和加工了不少。
比如说,毛主席“单刀赴会”,前往距茅坪不远的大仓村拜会袁文才时,该剧只安排了虚构人物龙达和团长陈浩两人相随。
还把气氛渲染得相当紧张:袁文才在大仓埋伏下了二十多名枪手。这二十多名枪手一直在暗中密切关注着毛主席的一举一动,只等情况有异、或袁文才一声令下,就乱枪齐发。贺子珍惊闻毛主席以身犯险,策马来救,手中挥舞双枪,引发了一阵混乱,几乎闹出人命。随后,第一团第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等人抬来一百支枪作为见面礼,又让袁文才的手下虚惊一场,几乎又要打起来……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但这些全是艺术加工。
下面,由老覃来说一说真实版的“毛主席初会袁文才”。
话说,1927年9月29日,毛主席在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后,便修书一封,委托三湾村与袁文才颇有交情的农民李德胜带上井冈山,向袁文才提出“上山”的要求。
袁文才是茅坪马源坑人,因不满地主豪绅的压迫,于1924年参加了绿林组织“马刀队”,1926年在宁冈发动暴动,任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袁文才读了李德胜带来的信,他当时的心情,和《水浒传》里那个梁山泊第一届领导人白衣秀士王伦是一样的,生怕红军是猛龙过江,会吞并了自己,于是像防林冲一样防红军,不想让红军上山。
他的众多手下也是这样的心思。
但是,军师陈慕平先前曾在毛主席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毛主席的课,算是毛主席的学生。他力排众议,说:“毛委员有‘农民运动之王’之称,是为咱们穷人打天下的,不会为难咱们这些穷人的。”
袁文才思前想后,让人把中共宁冈县委负责人龙超清请来一起商议。
龙超清早闻毛主席大名,其虽素未与毛主席谋面,却是毛主席的铁杆粉丝,听说毛主席率部来到宁冈,无比欢欣,喜不自胜,力劝袁文才迎接毛主席上山。
袁文才还是犹豫不决。
踌躇了半晌,他写了一封信函,让陈慕平和龙超清赶赴三湾,向毛主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老覃在这里说一下,新中国建立后,有人在湖南长沙废品收购店的旧书里,看到了夹在里面的这一封信——这是革命烈士袁文才唯一存世的珍贵墨宝。
信上文字不多,只寥寥数语,却颇见袁文才的文字功底,其中的“汪池不藏巨鲸,片林不栖大鹏”一句,就很有北宋功臣王彦超在赵匡胤发迹前婉拒赵匡胤那一句“勺水不能容真龙”之妙。
毛主席读过信,听了陈、龙两人的介绍,心里有了底,提出要与袁文才直接会面。让陈、龙两人回去转告袁文才,时间、地点都由他决定。
毛主席送陈、龙两人走出村口时,给他们每人赠送了一支汉阳造步枪。
1927年10月3日,毛主席带领部队抵达宁冈县古城。
当晚,毛主席在宁冈县古城镇文昌宫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
这个时候,陈慕平和龙超清,以及一个叫龙国恩的农民自卫军成员奉袁文才之命,前来约定与毛主席会面的时间和地点:即10月6日在宁冈东源大仓村林凤和家里会面。
陈慕平和龙国恩不是党员,完成任务后回去了。
龙超清则留下来参加了会议。
在讨论如何对待袁文才的地方武装问题时,有人主张用武力解决。
毛主席批评说,这种方式要不得,眼光太狭隘了,度量太小了,三山五岳的朋友这么多,用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政策会使我们失去地方民心,增添更多的敌人。这是个政策问题,对他们只能用文,不能用武。要积极地争取改造他们,让他们变成跟我们一样的真正革命武装。
毛主席定下了跟随他一同前去大仓会见袁文才的人,一共六个:何挺颖、宛希先、张子清、曾士峨、陈浩、龙开富。
10月6日早上,毛主席一行七人从古城动身时,陈浩提出带上武器防身,并安排队伍随后跟进。
毛主席摆了摆手,说:“这次会面,是同志式的会面,不能带一点火药味。”
大仓是介于古城与茅坪之交的一个小山村,袁文才将之定为会面地点,是为了占据主动地位,可进可退。
林凤和是大仓富户,袁文才就把这场“鸿门宴”设在他家。
为了以防万一,他让人在从古城到大仓的道路上布下了观察哨,还在大仓村林家祠堂后山上埋下了伏兵。
但是,他听观察哨报告毛主席一行只有七人一马,既未带枪支,也未见有队伍随来,不由暗叫惭愧,下令伏兵提前撤离了。
袁文才还带领了自己最为信任的李筱甫、陈慕平、邱凌岳、周桂春、苏兰春等人,站在村口的横江桥头恭候毛主席的大驾。
现在,横江桥头已垒起了一个“望红台”,纪念的就是这一段历史。
毛主席一行来到横江桥头见到袁文才等人后,互相自我介绍,然后携手步入林家祠堂里聚谈。
这个时候,村里已经没有伏兵了。
袁文才很快被毛主席的伟人风范所折服,表示尽自己所能帮助红军,和毛主席达成了共同开展湘赣边界武装格局斗争的共识。
毛主席知道袁文才的农民自卫军缺乏枪支,当场拍板送100支枪,让袁文才明天派人到龙市团部去担。
作为答谢,袁文才让李筱甫把筹措到的1000块银洋端上,呈交毛委员,以资军需。
关于这1000块银洋,2005年7月24日,有记者采访林凤和的孙媳张丁宁时,张丁宁说:“这1000块大洋中,袁文才出了200块,其他人凑100块,爷爷林凤和是个生意人,生性豪爽,出了700块。他觉得毛委员是个了不起的英杰,认为这钱出得值。”
林凤和还让村民牵来一口肥猪,在林家祠堂门前宰杀,以乡村最高的礼仪款待毛主席一行人。
在毛主席努力下,“鸿门宴”没有了,一场工农革命军的“同心宴”热闹非凡。
红军的井冈山时代也从此开始了。
之后的许许多多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也都为众人所深知了。
这里说一下林凤和一家的遭遇。
林凤和孙媳张丁宁说,林凤和家四代单传,林凤和是在解放初土改时故去,林凤和的妻子则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去世的。林凤和家的土地和财产被没收,他和他儿子一辈子没种过地,生活潦倒落魄。村里人曾劝他写信给毛主席求助一下,但他不想麻烦毛主席,最后穷困而死。
张丁宁说,实际上,毛主席曾打听过他们,后来还从北京派人来找过他们。
张丁宁还说, 1965年毛主席重回井冈山,还在龙市交叉路口感叹说“林凤和死了好可惜”。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