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河故乡吕梁山大型实景剧如梦碛口观后记
9月28日,大型实景剧《如梦碛口》在临县碛口古镇上演,从黄河汹涌到碛口娶亲、晋商走西口,从毛主席东渡黄河到新时代临县人民走上小康大道,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在说唱中讲诉着黄河边上的吕梁故事。
黄河哺育了勤劳的吕梁人民,给一路向北谋生的走西口晋商无惧艰险的力量。黄河培育了英雄的吕梁人民,在抗战的烽火里用血肉之躯保卫延安、保卫大后方。黄河激励了追梦的吕梁人民,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黄河,见证着这里的繁华巨变,日新月异。
时光流转,黄河,从古老的青藏高原中走来,穿梭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有冲击悬崖峭壁的激昂怒吼,也有冲向茫茫原野的大气磅礴,更有闯过峡谷后的一泻千里。万里黄河演绎着大河的多姿,滋养了吕梁儿女,创造了多彩的黄河文化,给这里的人民以生存的智慧,生命的思索,历史的启迪,塑造着两岸儿女的民族性格,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伟大的吕梁精神。
黄河是吕梁精神的起点,因为黄河有不择细流、汇集百川的气度,因为黄河有倾力浇灌、不计回报的胸怀,因为黄河有不畏险阻、排除万难的决心,因为黄河有曲折东流,一心向海的执着……这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吕梁人民的精神追求和价值选择。的确,吕梁儿女正是靠着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劲头,写就了生生不息的吕梁故事。新的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辉煌历史,必须传承和弘扬伟大的吕梁精神。
传承吕梁精神,坚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初心。黄河之大,在于其不拒溪流,兼收并蓄,故能成其大。成就一番事业,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对于一个团队,一个组织而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众智、聚众力,方能成就一番事业。80多年前,日寇大举侵华,随即攻陷太原,日寇的铁蹄践踏吕梁黄土地,剑指延安,吕梁儿女在党的号召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以誓与山河共存亡的决心,一举阻挡了日寇,维护了河山的尊严。正是有每一个吕梁儿女不畏艰险的勇敢,无惧个人生死得失的担当,爱党爱国的忠诚,才换来了山河安澜,后方平安。一曲《黄河大合唱》,唱出了中华民族打不败的坚定意志。一部《吕梁英雄传》,没有彪炳史册的大豪杰,只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是千千万万个爱党报国的无名英雄。正是毫末之力势不弱,同舟共济渡难关。
传承吕梁精神,坚守“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的恒心。黄河之美,在于两岸山峦叠翠,安居乐业。进入新时代,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郑重承诺,人民对共同富裕的百年期待,统筹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现实要求,这都需要打响脱贫攻坚战。从2014年开始,在中央统揽全局,省具体部署安排下,吕梁儿女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向贫困山区打响脱贫攻坚战。转眼已经是2020年,群众收入水平步步攀升,光伏发电节能环保,“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植树造林昔日黄土变青山,一村一品产业兴,干净整洁的乡村还外出游子一份乡愁。没有长年累月三农政策的持续发力,没有吕梁儿女年复一年的辛勤奋斗,没有吕梁精神的精神支撑,怎么会有“吕梁,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故乡不再是脏乱差、破败穷,故乡是温暖,是奋斗,是吕梁儿女能走出去,也愿意回来的美丽山村。
弘扬黄河文化,要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执着。最好的弘扬即创造,弘扬黄河文化,需要我们以伟大的吕梁精神,继续创造新的吕梁故事。对于身在黄河边,在吕梁山的我们而言,无论投身脱贫攻坚带领群众致富,还是拿起铁锹植树造林,无论参与沿黄旅游开发,还是仅仅是一名护林员……这不过是养家糊口谋生的一份工作,但是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黄土高原的绿色蔓延对于国家和历史而言,这是属于“吕梁精神”的家国记忆,属于黄河文明的华彩篇章。
丰富黄河文化是使命,继承红色基因是责任,讲好吕梁故事是担当。“吕梁精神”是吕梁儿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是创造新的历史的精神财富,对“吕梁精神”的最好传承就是不断丰富吕梁精神内涵。(贺小千)
吕梁日报
[编辑:梁燕则]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