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师的光荣与梦想是什么「机械师的光荣与梦想」
在先进材料、《自然》子刊等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美国专利40余项;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国家级青年人才……翻开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禹教授的履历,有产有研、有学有用,从留学海外,到归国任教,一路走来刘禹经历了怎样的故事?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听听他怎么说吧~
“青春奋进正当时”
刘禹回想当年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对专业似乎没有太多想法,“当时感觉对很多事情都很感兴趣,甚至一度想从事金融学,幻想可以跟当年电视剧一样预测股票”,刘禹笑说。他偶然发现自动化专业的具体方向是控制科学和系统工程,“看着挺高大上,感觉能预测很多事情,就选这个了。”
进入大学以后,越学越有意思,这个专业涉及电子、材料、力学、机构等等,什么都要学,“于是我就想着以后有机会,可以搞一些大系统、自动机方面的大家伙研究。”研究生期间,他开始从事机床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科研工作,就此与机械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挑剔”也就慢慢变成了自己的选择。
2012年,3D打印开始在新闻字眼里面不断增多,全球似乎即将掀起一股制造业发展的热潮。博士毕业在海外从事3D打印技术工作的他,那股拳拳赤子报国心开始熊熊燃起:“是时候学以致用,报效祖国了。”
2013年,刘禹投入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一心想着要为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2017年,刘禹回到了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制造强市-无锡,并从工程师的队伍走进了江南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江南大学卓越的学科背景、广阔的发展平台、优美的校园风光吸引了我,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齐啦。”刘禹正扎根于此,享受教学、享受科研,这就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喜悦。
“学生的认可是老师最大的光荣”
刘禹承担着多个本科与研究生专业课程,他认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把书本的东西理解透,而不是停留在死记硬背。“学生是很有想法的,他们其实很想把知识点学好,但可能有时候没办法找到知识点的联系。这就要求老师把这个联系讲清楚,变场合、变时间、变方式地反复强调,做到活学活用、随学随用。”
在他的课堂上,着重讲述知识点背后的精髓,除了深刻表达的科学问题,还包括知识点提出的历史原因、行业原因,尤其是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认识新的工业现象和行业发展。面向机械学科前沿,他探索跨学科授课,帮助学生从更高的国际化、专业化视野去理解专业、热爱专业。学生彭帅表示,“刘老师把他了解到的国际前沿技术倾囊相授,让我们感受到科技之美,并在心中埋下探索世界的种子。”
刘禹老师兼顾学生情绪,尊重个人诉求,在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给予他们成长发展的建议,但在学术专业方面从不降低要求、不敷衍。“刘老师在生活上平易近人,给予我们充分的关心与帮助,但涉及到专业问题,该严格的地方他毫不含糊。”彭帅说。
多年的教学研究积累,刘禹取得了累累硕果,但他最骄傲的,莫过于个人教学质量连续两年在学期评估排名学院前5%,“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是我作为老师最大的光荣。”
采访交流的时候,刘禹说的最多的就是学生。他希望他所经历的每个学生能找到自己的作用点,立足国家与专业需求,把握国家新时代的时机,深挖学科专业精髓,在科研中专注创新,踏踏实实、快快乐乐地做精一个点、做强一件事、做好一个方向,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就如他送给学生的那句寄语一样,“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肯干肯拼,肯钻肯想,以制造强国富民为毕生所追求。”
“每天进步一点点”
“从刘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江南大学教师的奋斗与担当,”说到刘禹教授,团队的陈彦秋老师打开了话匣子,“他总是忘我地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策马奔腾在制造强国的光明正道上。”
刘禹长期致力于微纳制造、智能机电与精密测量领域的研究,来到江南大学后,他发现自己在科研方面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江南大学是一所轻工见长的高校,轻工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行业,我们原以为的重工机械,其实有很多问题可以借助轻工技术的原理得以完美地解决。”刘禹表示,学校的先进技术研究院、江苏省食品装备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协同中心等平台,为团队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撑作用,团队产学研成果获得了不少企业的认可。
目前,他已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与多个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紧密合作,部分成果取得重要进展并正在推进产业化应用。因在其领域内的科研贡献,他入选了国家级青年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2021年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今年,他也成为了江南大学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年度候选人。
这些认可和鼓励,让刘禹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我将继续坚持共性技术挖掘,聚焦创新元素打造,致力于把制造做得更精准、工艺做得更智能。”
(本期编辑:蓝淑琪 本文来源:江南大学融媒体工作室)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