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芝和陈小春演的购物狂(张柏芝刘青云电影大全)
双十一盛宴已经悄然开始,商家紧锣密鼓的上线了各种优惠券外加满减,有网友调侃,数学不好的不配购物。
今年的双十一让我想起了张柏芝(饰:方芳芳)、刘青云(饰:李简仁)、陈小春(饰:何穷富)主演的喜剧电影《最爱女人购物狂》。这三人的演技自然没问题,毕竟拿过影帝影后头衔。但这部演技在线的电影却被人看低,觉得只不过是一部爆米花喜剧而已。
电影《最爱女人购物狂》讲述一个购物狂方芳芳因为购物冲动,常常在工作时忍不住去购物,而痛失了工作,眼看着自己越陷越深就去找心理医生李简仁看病。
心理医生李简仁是个选择困难症,常常因为午饭吃哪个套餐而纠结一个小时。方芳芳帮他做出选择,又机缘巧合当了他的护士。
这时候方芳芳偶遇了一个抠门又爱买买买有些精神分裂的何穷富,加上李简仁的前女友低端购物狂丁叮当,这四个性格都有所缺陷的人上演了一出关于“治病”的喜剧。
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部爆米花商业电影,与鹿之前看的时候确实是这么想的。现在回过头来再次观看,不光是看到了现代人在压力之下的种种病态表现,更是看出了一些背后的深意。下面从影片的四个主角来分析一下:
电影《最爱女人购物狂》中方芳芳在3个月大就被扔在了周围满是奢侈品的商场内成为弃婴。长大后的她就变成了一个爱买奢侈品的购物狂。虽然电影里没有给出详细的过渡,但我们不难想象,方芳芳在没有父母爱的环境里长大,内心里是缺乏爱的,她只能够通过不断的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缺失掉的爱。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方芳芳在做教师时,明明应该看住学生,但仍旧没有忍住去购买各种限量款的包包,等她清醒过来的时候,学生们已经跑的到处都是,而她已经买了N个限量包。这时候她被解雇了,还被建议去看精神科。这段情节展示出了方芳芳购物狂的一面,但不得不说,方芳芳在购物的时候,她是非常快乐的,但这种快乐却是非常短暂。需要不断的购买奢侈品才能够持续,这种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
方芳芳在商场买鞋的时候,本来打算只买一双,却在两双鞋之间无法确认自己到底更喜欢哪一双,买两双是个解决办法,但晚上只能穿一双去约会,又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这里显示出了她这个人其实对于自己的内心是看不清的。
这也体现在她与李简仁和何穷富两位男士同时约会,她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更喜欢哪一个一样。方芳芳在购物狂表象下也是有着选择困难症的,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只不过性格当中一些更加明显而已。
电影《最爱女人购物狂》中李简仁是一位心理医生,可笑的是他自己却患有心理问题选择困难症,而且比较棘手已经影响到生活。他挑选工作餐,往往都要浪费一两个小时来解决别人一两分钟的点餐问题。在选择工作餐的时候,要各种权衡利弊,试图去找出点餐的最优解。这世上哪里有最优解呢,往往都是次优解。
分析这种行为深层次原因是怕承担责任。选择了A错过了B,那么失去B 的责任是他无法承担的。这里也显示出了他性格中关于勇敢、关于承担责任是缺失的。
在后来的剧情中,他上一段感情分手的原因是前前女友来找他,他在前女友与前前女友之间难以抉择。
人生就是不断选择、允许选错、后悔的过程啊。哪有人能够每次都做出不后悔的选择、每次都选出人生的最优解呢。我们要去接受生命中那些不完美、让自己去成长去承担,然后真正的长大。
电影《最爱女人购物狂》中何穷富在与方芳芳一起争夺一个柜子的时候,不断的提高价码,最终获得了柜子。但买完之后他又后悔了想要推掉或者转给方芳芳。
这里可以看出,其实他根本不是购买欲强烈,而是很强的胜负欲,想要从别人那里夺走想要的东西。后面李简仁追求方芳芳的时候,何穷富这一性格就彻底暴露了出来,想要抢走方芳芳。他也没有看出来他对方芳芳的感情到底是什么。
电影《最爱女人购物狂》中丁叮当在与李简仁分手之后,受到了情感伤害,开启了廉价购物买买买模式。买买买的行为模式其实是对内心创伤的填补方式之一。方芳芳用的是奢侈品而丁叮当因为受到了伤害而产生了自卑的情绪,所以她购买的东西都是非常便宜的地摊货。
以上就是几个人的性格分析,当然人物的性格不只是上面说的那些。电影所表现的是他们最突出的性格问题。这几个人中,除了选择困难症李简仁,其他三个人都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购物欲。这种购物欲其实只是表象,深层次的还是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现在生活压力相比较十几年前电影上映的时候更甚,966、社畜等词语的流行,不得不说反映了现在白领的生存现状。下面我从电影中说下得出的几点反思。
首先认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表层的买买买,而是抽丝剥茧的去找到疯狂买买买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有的人面对压力会选择暴饮暴食,有的是会发泄在购物上面。首先要考虑是不是最近压力过大,导致想要通过一个途径发泄掉。如果是自身压力过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去缓解。
① 可以与朋友聊天、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状态。
② 可以听听音乐,到户外去散步、跑步,做一些运动来排解掉压力。
③ 直面压力,找到问题的所在,去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不是压力过大,可以排除一下自己是不是像方芳芳一样,是由于缺少爱,想要通过一件件的奢侈品(物品),来填补缺失的内心的缺失感。
关于填补内心的缺失感,可以选择把钱花在能够提升自己的地方,例如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特长、提升自己的学业、考取证件等等。选择提升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一个人只有学会正确的爱自己,才有能力去获得爱,去爱别人。
首先购物的行为并不是错误的,但购物需要按需购买。不能看到打折就购买、或者一时冲动就去买买买,这样买回来的东西。例如衣服,很多刚买回家就不喜欢了或者不会再穿。在平时的生活里,人们还是会选择常常穿的那几件衣服。所以需要按需购买而不是按照冲动去购买。适度的购买,形成良性循环才是王道。
前几年畅销图书《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风靡一时,给自己的人生减负成为了一种时尚。日本电影《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推荐大家去看看,很多人购买囤积了很多衣物,但真正喜欢的其实很少,大部分都是买了再也没有穿过而且又舍不得扔掉,人生被这些多余的物品锁束缚。
还有日剧《我的家中空无一物》讲述的便是极简生活方式。电影《最爱女人购物狂》中方芳芳购买的奢侈品囤积到一整个屋子里乱糟糟的,很多其实她都没有穿过,只不过仍旧买买买。
人生可以做一些加法,购买一些需要的东西,再做一些减法,丢弃不需要的东西。有加法有减法,这样的人生才是适度的。
最后,双十一将至,冲着张柏芝年轻时的容颜《最爱女人购物狂》这部电影可以刷一波。
为何有的女人一生气就喜欢购物?
Hi,我是心理老师董一诺,很多直男很难理解女人为什么一生气就要买东西,为什么需要那么多支看上去明明一样颜色的口红,以及为什么总觉得自己缺少一个包。事实上,如果他能够理解适度买买买会带来心理疗愈的效果,从而达到节省看心理医生的钱的作用,或许就能对女人“包治百病”的行为更加宽容了。
心理学家Woodruffe等人在1997年就提出了“零售疗法”,指的是人们通过购物来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等的一种实现自我疗愈的方法。当然它并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而是大多数时候,买东西确实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好,从而带来疗愈的效果,达到类似心理治疗的作用。
您也提到她是在“一生气之后”的状态,说明她无师自通找到了让适合自己心理调节的方法,只要她明白自己的心理需求、把握购买行为的程度,不要变成强迫性购物障碍就没有问题。
那么购物为什么可以达到心理疗愈的效果呢?
主要在于人们通过购物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掌控感。心理学家Rick认为,人们在购物的时候需要不断做出自主选择,而“做出选择”的过程,就能够提升人们内心对于生活的掌控感。掌控感,是指“希望事物未来的发展都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类焦虑感的来源,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控制感的降低甚至缺失。所以,面对生活中争吵之后的种种压力和不确定性,女生希望通过某种方式重获掌控感是很容易理解的。同理,吵完架之后的男生可能会去打游戏,在游戏中获得掌控感和女生买买买本质上是一样的。
另外,女人生气之后可能会有改变过去不满意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的想法。比如婚姻不如意的女人可能会觉得是因为自己生完孩子身材走样,老公才有外遇的。基于此她可能会去买很多漂亮的衣服(虽然可能都穿不上)。买这些衣服的过程中很容易让人自然而然地开始想象穿上它之后的样子和生活,它能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
这个过程类似于心理治疗中的“可视化”的技巧——人们通过想象着实现某件事,比如买了小一号的衣服并感觉自己已经穿上它魅力四射,从而达到放松的效果。
总之,只要这种购物是在经济能力负担之内的、买完之后感觉好多了的购物行为就无可厚非。
但如果达到了“由不可抗拒、无法控制的冲动引发过度的、价格高昂的购物,并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由负面情感引起,最终导致社会、人际和经济上的困难”,就要当心了,这是心理学家Kellett和Bolton给“强迫性购物障碍”下的定义,如果是这种情况,才需要干预。
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