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少有五代十国的影视剧「为什么关于魏晋五代十国的电视剧很少有哪些原因」
其实我们目前主流的历史剧主要还是会把背景放在清朝,唐宋元明清中,与元朝有关的电视剧是最少的。其实也不仅仅是元朝,以魏晋时期和五代十国为背景的影视剧同样少的可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创作以这些朝代为背景的剧本会有很大难度么?应该也会有这方面的考虑,主要还是因为这些朝代实在太冷门了,观众们对这些朝代的兴趣程度就不高,自然也就不会太关注,或许这种情况只能请流量明星们上了。
《还珠格格Ⅰ、Ⅱ》播出的时候,到了晚上黄金时间,几乎万人空巷,不分男女老少,难以数计的人们都坐在家中收看《还珠格格》,至今没有任何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能够超越《还珠格格》。清朝的电视剧目为什么会如此长盛不衰呢?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时间上距我们现在的现实最近,相对而言历史资料最为齐全,各种民间传说也最多,尤其是广为流传的清史上的四大奇案(太后下嫁、顺治出家、狸猫换太子和雍正遇刺),每一个奇案都足够编成一个离奇的故事。
尽管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多少年的风雨沧桑,多少次的战乱烽火,我们今天的国土上仅仅留下了唯一的真实可见并保存完好的帝王宫殿——故宫,其 独一无二的雄伟壮观的建筑模式和精彩别致的内部构造,不但大大增加了帝王的气派,更加突现了皇权的权威,而且对电视剧的拍摄来说,无论是外景的取舍还是内景的搭建,都为创作者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有网友曾提出,自春秋战国之后,其他朝代的电视剧基本都见过,不过这三个朝代感觉很少,五代十国没有,魏晋南北朝也没有,元朝除了倚天屠龙记,也没见过(架空历史小说不算)。那么,原因出在哪里?
第一、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非常复杂,牵扯了古代游牧在中国的掠夺。而且,当时的服装和风俗习惯,令现在导演和编剧一筹莫展,达不到那个专业历史水平。如果请专业历史学家做顾问,累死累活,拍出来也不见得能有多少收视率。其实,五代十国的英雄故事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黑鸦军、银枪都卫队、牙兵等。
第二、魏晋南北朝是冷门题材,而且处于大分裂时期,上下皆喜好怪力乱神,连《晋书》里都有很多怪力乱神的记载,最主要的是该时期过于暴力,直接展现恐怕也不好;
第三、元朝当时是比较斥汉的,拍出来也无人看,比如,当年斥资六千万拍的电视剧《成吉思汗》,不仅收视率惨淡,导演还被人拍了板砖。
为什么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背景的影视剧很少?
政权更迭太频繁是主要原因之一,南北朝时期,各国多有征伐,无论是被迫五马渡江的南方汉人,还是趁机入主中原的五胡,起初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他们自己内部也是斗争不断,经常是他方唱罢我登场,臣子夺取君王的权力成为了常事,王权的分割也是毫无章法。
再加上少数民族起初进入中原的野蛮行径,对于中原人的各种迫害也实在不适合表现在影视剧中,一来这样实在影响民族和谐,增加各民族,尤其是汉人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仇视,二来也的确太过血腥。
三国的明珠在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三国是一个英雄时代,三个国家伐谋伐交,互相牵制,既有铁血又有温情,罗贯中的笔写活了那个时代,而在英雄时代之后的两晋南北朝,虽然也有铁血,但多是不义之师,虽然也有温情,又多是靡靡之音,没有大义,更没有大道。
尽管,那个时代有很多闪光点,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他是让少数民族汉化,民族大融合的标志性事件,可也正因为孝文帝改革才有了后来的国史大案,几个世家被灭,拍成影视剧,实在是没有太大教育意义。
据说是起源于王翦、王贲父子的琅琊王家也是一个可以切入的点,住在乌衣巷的琅琊王家和陈郡谢家是当时王朝的中流砥柱,满朝文武都和他们关系匪浅,和皇族通姻也是常事,王家王羲之、王献之两父子书法也是享誉天下。
可是书法的意境不容易表达,兼着右将军的王羲之又不是特别擅长打仗,人物刻画除了书法,很难有切入点,而且就是王羲之最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是和人聚餐玩乐,喝开心了一挥而就的,好固然好,可想来也没太大教育意义,不按历史拍的古装爱情片倒是也可以,你会去看吗?
为什么影视剧很少有讲魏晋时候的?
这是由于国内文化内容创作方面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作家创作那个历史时期的小说作品很少,潜心普及那个历史时期的作家和学者都不多,历史的惯性造成了作家或剧作家们更喜欢上手已经很热门的历史时期的题材,所以大家都去追辫子戏和盛唐戏了。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