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雷跟胡歌演的电影「捧红了孙红雷冯远征却让胡歌备受吐槽猎场真的是好剧吗」
《猎场》开播至今,除了主演胡歌以及客串的孙红雷、张嘉译他们不断被提及外,还有一个有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放在了电视剧的最开头——“编剧、导演姜伟”。
姜伟是谁?
被称作“童年阴影”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创造了谍战剧新方向的《潜伏》,都是他的作品。当他笔下的安嘉和、余则成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经典时,他依然坚守在电视剧编剧和导演的岗位上。
对于他来说,电视剧非娱乐消遣更非艺术作品,这就是一个认真去做的职业,他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说好故事的人。
今年,姜伟再次推出了自己全新创作的电视剧《猎场》——第一次选用了年轻的人气演员当主角,而且把男一号郑秋冬交给了胡歌来演绎。
在《猎场》开播之后,对于角色、剧情甚至胡歌本人,都引起了热议。对于争议,姜老师称讨论是观众的权利,同时相比以往的作品,此次《猎场》而引发的网络评价也令他感触很深。
面对争议:《猎场》不是“渐入佳境”
《猎场》之所以叫“猎场”,是因为电视剧中以猎头行业为背景,讲述了胡歌饰演的郑秋冬逐渐成为高级猎头的故事。
胡歌曾说道:“猎场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一个走进去就不想出来的地方。”因此有不少观众把《猎场》理解成为一个行业剧,一个讲述猎头行业故事的的电视剧。
但姜伟却不这么认为,“猎头行业是一个故事背景,重点在写郑秋冬的人生发生变化,以及用猎头的案例展现他人生之中丰满的每个侧面”,在创作郑秋冬之前,姜伟觉得猎头这个行业足够神秘,比餐饮、医疗、教育等其他行业能够构建更多智慧的剧情桥段,“要写现代剧,总得涉及一个行业,剧中每个案例都是猎头的案例,并不是在讲他猎头的成与败,而是通过猎头,来讲他人生的其他方面。”
逐渐走向猎头之路的郑秋冬,其实过得跟常规男主角非常不一样。
误入歧途、不断犯错,又在改过自新的时候不断被人反踩一脚,他就像生存在石缝中的小草般,艰难成长。不管是郑秋冬的发展轨迹,还是《猎场》的评价走向,有不少人称这是“渐入佳境”。听到这四个字时,姜老师皱了皱眉。
“我是不太喜欢这四个字,看戏和人交往一样,都有一个逐渐的过程,从认识到熟悉”,郑秋冬从一个坏人变成了好人,观众也逐渐从不理解变成了好评,观念上的落差不该一概而全,“我们一直都是在挺好的境地中发展,故事的完整性和一惯性,大家一定要看到这一点,不能把人物断裂开来。”
姜伟希望通过《猎场》给更多的人传递一种精神力量,“一个完美的人来代言理想主义并不足够,他必须从有缺陷开始,一个有缺陷的人走向完美,他才是理想主义的代言人,一个健康人格的建立者”,他觉得郑秋冬就是理想主义精神的代言人。
而这位理想主义的代言人还需要有幽默感,像郑秋冬开头对着员工喷“是泥菩萨,那不念培萨,谁保佑你还不知道呢”,和熊青春在杭州碰面时劝她赶紧回广西,“要想碰运气,那得去澳门”,这些小小的幽默感也让郑秋冬这个人物形象显得更为生动。
不仅是《猎场》,早在《潜伏》中,余则成和翠平之间的每段摩擦都能引发大笑,这种细微的幽默感,姜伟称“可遇不可求”。
从《潜伏》里畏畏缩缩的余则成,到《猎场》中以“敲诈”开始一段感情的熊青春,这都是姜伟想要做到的幽默感,“其实幽默的东西不好笑,只是感受得到,我想过做这种追求,但是挺难的”。
面对主角:胡歌有光环,郑秋冬没有在《猎场》播出的前五集里,胡歌饰演的郑秋冬经历史无前例的人生大反转:职介所的失败倒闭、误入传销行业被捕、入狱被纪录下黑历史、出狱重获全新的生活。
除此之外,郑秋冬与剧中三位女朋友的情感纠葛,更是引发观众讨论,其中不乏有观众认为郑秋冬与罗伊人之间是一段“三观不正”的感情。
这样不完美的郑秋冬不得不让许多观众心存疑惑:一个主角怎么可以有黑历史呢?
对此,姜伟认为罗伊人在这段感情初期做出了最艰难的决定,太多的人只看到了前面小树林里的接吻,却忽略了第二天女孩怒断情丝的勇气和坚定。对于观众的种种评价,姜伟也都欣然接受,“这都是观众的权利”。
而对于郑秋冬这样一个非典型男主角的出现,姜伟觉得他不存在任何主角光环,“其实是胡歌有光环,郑秋冬并没有”。
这是一个“从坐标轴的负数里走出来”的角色,如果这个人换做是其他人来演,也一样需要经历大是大非、大起大落,他需要浴火重生,需要蜕变成最理想主义的“好人”。
这也是身上带着光环的胡歌与姜伟的第一次合作,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姜伟首次尝试与众多年轻演员一起拍戏,“在我心中,红雷就是年轻人、董勇就是年轻人,但是现在这一批是我第一次和一条战队的年轻人合作,很开心的”。
愣头青的郑秋冬也好、假冒身份的覃飞也好,重新开始的郑秋冬也好,年轻的胡歌赋予了这个人物从犯错到改过自新的可能。
为了演好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每一个阶段的人生里胡歌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用姜伟的话说,“难得的是偶像展现出实力派演员的演技”。
不仅是与孙红雷、张嘉译等戏骨们的对戏,还是表演出当下郑秋冬的状态,胡歌都让姜伟感到十分惊喜,这也使一贯有些严肃的姜伟从不吝啬对胡歌的赞赏,直接给出了“满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做了一桌好菜”的评价。
面对网络:我愿意尝试拍网剧
姜伟是一个传统的电视剧创作者,更多的时候他给人一种严谨的先生气质,比起称他为导演,和他合作过的演员们都更愿意称他为“姜老师”。在《猎场》开播以后,姜伟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网络舆论的冲击,也让他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触动。
在提到观众评分、评论时,姜伟依然表示自己对网络不熟悉,更不会在乎评分的数字。对于他来说,评分是客观存在的,是观众的权利,而不像考试一样努力就能获得对应的数字,他既不想要去改变,也不会去主动了解。
但通过《猎场》,他也开始意识到网络播放平台让电视剧本身的消费功能有了更多的变化,快进、重看、弹幕,这些曾经在家庭电视机里难以实现的形式,让现在的电视剧逐渐娱乐了起来,但姜伟坚信电视剧不是快消品。
“电视剧更像是一个认真去做的职业,电视剧就是讲故事,他给听故事的人形成一个特别好的环境,那这个电视剧就特别优秀”,但与之相反的,他不认为电视剧能放到“艺术品”这样的高度,“说书人其实不是一个艺术家,而是说故事的好手,对于我们做电视剧的来讲,就是想做这样一个人,做一个观众看了你的电视剧,会觉得喜欢,还想继续看下去,这是我们扮演的角色”。
通过《猎场》再次回归到现代剧行列里,姜伟觉得最难的还是操作上的事儿。
不管是实景拍摄,还是服装道具,观众会对这些物质化的现代感更敏感一些,不像年代戏、古装剧,一个地方、同一个系列的服饰,就能完成所有内容,“像《潜伏》南京、重庆、天津、香港、台湾,全在那儿,但是在杭州拍《猎场》就跑死了,每天两三个小时在路上都是正常的,这很耽误生产”。
但现代剧中最直观的“现代感”不仅仅是穿着、用品、语言甚至是主角的财产,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对于姜伟而言,过度地重复衣着光鲜亮丽、身价过亿、甚至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霸道总裁,都算不上现代感,他提到了一个有些晦涩的概念,“精神家园的重建”。
除了物质上的富足以外,电视剧也需要给社会一些精神力量。
郑秋冬他不完美,但是他的努力、拼搏、勇气、善良都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给人们带去力量,“物质生活的提高和改善,不是现代生活的根本诠释,而精神家园的重建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才是现代生活的权威解释、代言者,胡歌就是这样一个人”。
正因为如此,也就有了看完《猎场》而放弃自杀,或是犯罪后选择自首,这样的案例出现。
对于电视剧的变化,虽然对网络依然不了解,但姜伟并没有抗拒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尝试网剧拍摄,已经在他的计划之中,“这次之后,原来网络是这样的在看戏,在这个新的认识面前,我也产生了可以做网剧的念头,此前这个念头也是比较空洞,现在我就可以想得实一些”。
在与姜伟老师的对谈中,我们能看到一种难能可贵的信念感。作为创作者,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观众带来力量,踏实地把故事说好;他也愿意接受多样的声音,以及不断变化的电视剧市场,但在他心中,《猎场》也好,网剧也好,不可缺失的理想主义精神他依然在坚守。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