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太祖为何传位柴荣「后周太祖临终前传位妻侄柴荣众大臣以为不妥郭威我的债我还」
五代十国王朝更迭相当频繁,很多历史并不被外人所知晓,而知道周世宗柴荣名号的却非常响亮,不仅仅是他留下了“柴窑最贵,世不一见“的御窑传说,还从他身上诞生了封建王朝唯一一次没有血缘关系的更替。
后周皇帝郭威
而这次更替的主角竟然跟先皇的皇后有着莫大的关联,这位皇后就是后周的开国皇后柴氏,也是她慧眼识珠嫁给了当时还是街头乞丐的郭威,这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故事。
柴氏慧眼识珠,郭威青云直上要说郭威时运不济,这话一点都不假,18岁就应召入伍,当时招兵的正是后唐重臣李继韬,郭威身材高大,又勇武,李继韬很欣赏他,直接让他当了李继韬的牙帐亲兵(相当于首长警卫员),即使他犯了一些小过错都不曾责怪他。
这天见集市有一屠夫欺行霸市,他看不过眼就去跟对方理论,对方见到有人打抱不平心里也有些发虚,毕竟高大威猛的郭威还是有不少威慑力。
后周皇后柴氏
郭威先是让对方切肉,对方越切越心里不是滋味,便说:你有种拿刀捅我呀,这样让我干活算什么英雄。谁曾想郭威二话没说直接拿起杀猪就捅上去了。
就这样郭威把对方给杀死在闹市之上,虽然他的上司李继韬把他抓起来了,后来也是因为惜才又把他放了,再后李继韬谋反被诛杀,郭威这才流落街头沦为了乞丐。
那他又怎么认识的柴氏的呢?
说来也巧,后唐被后梁灭了之后,皇宫中所有女眷及其嫔妃都被遣散,而柴氏也不得已回到原籍,途经渡口时突然天降大雨,这大雨一下就是10多天,没办法柴氏及来迎接自己的家人都在渡口边上的客店住下来了。
这天衣衫褴褛的郭威来到客店躲雨正好被柴氏无意发现,也是郭威身材高大威猛,柴氏一见钟情,随即便让店小二招呼他过来谈话。
没曾想这郭威虽然穿得破破烂烂,甚至还有些衣不遮体,但气度依旧不凡,柴氏谈话也间也深入了解到郭威虽然生活有些不太好,平常还好吃好喝好赌,有时候还好打抱不平,其本心一直不坏。
随即柴氏便向父母请求嫁给郭威,哪知父母一点都不愿意,甚至还说“你都是服侍过皇帝的人,再怎么也得嫁个节度使之类的吧!”柴氏接着说“我在后宫也见过不少大人,也分辨得出一些人,我看那郭威气宇不凡,将来一定是个大有作为的人”
柴氏也不管父母同不同意就铁了心想嫁给郭威,父母在她一再坚持下也勉强答应她的请求,随即当天就成亲了
结婚之后郭威还是如往常一样,好吃好喝好赌,还打架斗殴,这时的柴氏出来规劝,同时还拿出自己出宫时带出来的一些钱财供他使用。
这时郭威慢慢醒悟,拿着这些钱财招兵买马,而后又结识了一些权贵,同时也利用自己骁勇善战的优势迅速在后汉开国皇帝手下谋得重要职位。后来更是成为后汉开国功臣之一,再后来更是成为后汉二世皇帝的顾命大臣。
但是很可惜,柴氏直到死也没有一儿半女,更是还没有享受到荣华宝贵便早早离开了人世,郭威虽然遗憾,但他还是想到柴氏哥哥有一子,便让他过继给郭威当儿子,这便是柴荣。
柴荣初来姑父手下做事,就发现姑父虽然在军中当官,其实也并富裕,所以他并没直接去郭家生活,而是走南闯北贩卖茶叶,为姑父积蓄钱财,当然此时的他也在民间尝尽了疾苦,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社会弊病,这也为他在后来继承帝位奠定基础。
柴荣
恰巧郭威帮助后汉君主刘知远打下江山后不久便又成为了后汉二世皇帝的顾命大臣,乾祐三年(950年),郭威率大军在外镇守,沙陀后汉皇帝刘承佑因听信身边宠臣谗言猜忌汉人顾命大臣,竟秘密遣人杀之以夺军权。
郭威提前得知消息躲过一劫,愤而起兵清君侧,带大军杀向都城汴京时,又令时年29岁的养子郭荣留守邺都,坐镇后方。
谁曾想刘承佑此时你下了昏招,大军临城时一不做二不休,将郭威的两个儿子(青哥、意哥)一个女儿,还有郭荣的三个儿子(长子宜哥,另两个还在吃奶,没取名)全部杀光。
郭威得知消息也是在悲痛愤恨下在七里坡大破后汉军队杀死刘承佑,夺得皇位。
后汉刘承佑(影视剧)
郭威即位之后因为子嗣被刘承佑几乎杀光,这才把能力强大,又尝尽人间疾苦的郭荣当成接班人来培养,先封太原侯,后封晋王,开封尹,判内外兵马事。
954年,郭威在临终时把郭荣叫以身边说:等我死后你继承我的皇位,而我的丧事也一切从简,而你就在我下葬时即皇帝位,若有哪位大臣不服或反对,你就对他们说:我的债我还。
还说这些年你姑姑和你一直在身后默默资助我,而你郭荣也是我众多子嗣中能力最强的一个,这皇位传给你我也瞑目了,切记切记!
要说这皇位传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这是2000年封建王朝仅此一例,当然郭威的传位有些许无奈,但也是感恩,同时也是认为郭荣是他唯一最好的人选。
而后来也验证了郭威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且几乎可以说千古难得一见明君,只可惜上天给他的时间太少了,仅仅在位不到6年就驾崩了。但他的功绩也为后来的宋朝奠定了基础。
郭荣即位之初本是多年军阀混战的结束,民心归一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在郭威治理之下的后周已经慢慢休养生息,奈何后汉和契丹又率大军压境,他们都觉得刚刚即位根基不稳的郭荣必然不会出兵。
谁曾想郭荣不但出兵,还是御驾亲征。不过战场瞬息万变,军队行至高平就跟后汉契丹大军正面遭遇,周军先锋见联军有势如破竹之势纷纷逃跑,而步兵也丢盔弃甲,此时郭荣冒着被矢石击中的危险亲自督战。
似乎天也有意帮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突然大喊:为了陛下,帝国兴亡在此一举,诸君誓死效忠。
如此这般君臣同心,奋勇杀敌,强挫敌锋,士气再次重振,将士们也是即便身死也不后退半步,就在此时契丹军队见此情形觉得后汉再无胜算纷纷撤兵,北汉军也是节节败退,而皇帝刘崇也因这此战败次年忧愤而死。
高平之战是后周真正的立国之战,它打出了君臣同心,打出了军队该有的气势,同时也让郭荣见识到周军存在的问题,但这次战役不妨碍后周成为真正的中原至强。
而历史上的郭荣不仅仅只有这么一次光辉的战绩,他甚至被众多史学家誉为五代第一英主,倒不是因为人们都可惜他的英年早逝,而是关于“周世宗英武,若不是早死必可一战平燕云、建立大一统王朝,丰功伟绩远胜两宋”的假想。
而是他在位的短短6年时间里,已极为称职地完成了作为一个北中国政权的首领的本职工作,其军功政绩是汴京政权从割据军阀过渡为真正的大一统王朝不可磨灭的一环。
整顿禁军,淘汰老弱,建立殿前诸班,初步革除中唐以来冗兵积弊;
施政有方,扩大汴京外城,疏通运河,留心农事,均平田租,招抚流民,恢复生产;
限制佛教,严禁私自出家,收缴大量佛像和钟、磬等法器被铸成铜钱,令国库充盈;
革除弊政,用法严峻,约束群臣,令州县官吏占有的客户及俸户勒归州县,改由中枢直接发给俸钱,强化中央集权;
征伐四方,所向克捷,高平之战令强敌北汉“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破孟蜀夺秦凤四州把他们打回四川,夺淮南十四州六十县把南方霸主南唐打成江南国自去帝号,接连打败三个方向的强敌,让他们从统一中国的竞争里出局,为之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写在最后: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而失败者往往只有留名并没有光辉的奋斗历程,而柴荣之所以能顺利当上皇帝并不只是他的姑姑是柴氏,而是他确实是位有理想有抱负、而又有才能的明君,只可惜英年早逝,注定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但他为赵宋王朝300年的繁荣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奠基作用。至于他在位时到底是以柴姓自居还是郭姓自居,相信很多人心中应该是自己判断。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