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黄婉秋「影坛澍语:可赞可叹三姐黄婉秋的坚守坚持与坚韧」

时间:2023-05-19 12:47:43阅读:491
文/刘澍“三姐”昨日辞世引得了国人乃至海内外华人的无限怀念与感慨,网络媒体的报道更是占据了文娱阵地真正意义上的“今日头条”而刷爆了留言区。"刘三姐”黄婉秋(1943年1月17日--2023年3月4日)作为一名著名的艺…
  • 黄沾(JamesJ.S.Wong),1941年3月16日出生于广州,原名黄湛森,中国香港词曲家、作家…

文/刘澍

“三姐”昨日辞世引得了国人乃至海内外华人的无限怀念与感慨,网络媒体的报道更是占据了文娱阵地真正意义上的“今日头条”而刷爆了留言区。

"刘三姐”黄婉秋(1943年1月17日--2023年3月4日)

作为一名著名的艺术形象和知名的演员,这是三姐黄婉秋的幸福所在,也是她不枉此生永垂青史般地把民间传说“歌仙”刘三姐的人物形象与本人无缝衔接合二为一最根本性的获得和拥有。

本文作者刘澍所著《“歌仙”刘三姐--黄婉秋画传》封面及封底

有一种风景,淡淡地却隽永;

有一种感觉,淡淡地却长久;

有一种心境,淡淡地却铭心;

有一种人生,淡淡地却美丽!

三姐就好比这样如此贴切的形容,

青年时期的黄婉秋摄于漓江边

她淡然的人生如茶如水如风,

如此清雅飘逸,

如此超凡特别,

美得自然,

美得恬静,

美得简单。

本文作者刘澍与黄婉秋合影

在淡淡的季节淡淡地绽放属于她独特的美,

带着些许的孤傲和清高,

带着天生的隽永和脱俗,

带着一种遗世独立的从容和执着,

带着韵味天成的优雅和淡定,

淡淡地来去。

本文作者刘澍与黄婉秋和先生何有才合影

因为相识相知多少年,我眼中的三姐在纷杂的红尘中,保有一份洒脱的心境,冷眼看尽繁华,平淡地对待得失,不张狂,不消沉。

有黄婉秋签名和印章的、刊有《刘三姐》剧照的1961年第9期《大众电影》封面

她在掌声与鲜花、高峰与低谷的经历之后,依然如此平静地接受生活的每一次挫折和考验,在历练中学会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不轻易放弃,也不轻易回头。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影片刘三姐歌曲集》封面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她外表平静如潭水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如此执着的追求,多年如一日,坚守坚持坚韧在广西桂林的一方家乡的热土,一如既往地朝着一个最为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心无旁骛、无所畏惧地传承着属于大众、属于民间、属于全民族的“刘三姐精神”,在如梦年华也纷扰岁月的现实社会里,心念如水,岁月沉香。

黄婉秋扮演的《刘三姐》

“歌仙”刘三姐,化身黄婉秋。世间仅一人,情长天地久。

多年前我为三姐撰写的传记开篇正是这样写到,而书中的序言更是会以落笔文字的点滴,如此亲近地近距离感受三姐绚烂多姿的艺术世界。

有黄婉秋签名和印章的新版《刘三姐》连环画

我们把岁月倒流在1960年的中国影坛上,有一部美轮美奂的影片分外耀眼,它不但是风光绮丽秀美,故事情节动人,而且女主角漂亮秀丽,其中来自地方极富民间传统特色的歌曲由于流传了数千年,经过艺术家发扬广大之后,又重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影片《刘三姐》海报招贴画

那旋律优美的民歌,朗朗上口,易于传唱,随着电影公映的普及,也从遥远的漓江之畔迅速传遍了全国乃至香港东南亚,一时间而成为轰动一时的时代流行曲。这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的“老革命”导演苏里“一反常态”的得意之作,也是被世界权威电影机构和专家学者普遍赞誉为“山歌大王巨片”的《刘三姐》。

电影《刘三姐》海报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有关她的故事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新中国成立后,1960年拍摄过戏曲歌剧片,1978年又有舞台艺术片,两个不同版本的彩色影片时隔18年之久,相继问世。可见其旺盛而不衰的生命力。

当年印刷出版的《刘三姐》电影插曲小卡片

二者故事情节不尽相同,但都是用民间歌谣赞美劳动、爱情并鼓舞民众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它们以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的山歌,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为此,鲜明的民族音乐特色,一直是《刘三姐》可圈可点的热门话题。

当年印刷出版的《刘三姐》电影插曲小卡片

回顾一下黄婉秋走过的艺术道路,不难看出她成功的秘诀,当年,黄婉秋14岁登台演出,1960年在电影中扮演《刘三姐》时,年仅17岁。

那时,广西自治区正在打造精品彩调剧《刘三姐》,排演这出戏的剧团和业余团体很多,扮演刘三姐的演员就有300多个,而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彩调剧改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

有黄婉秋签名和印章的、刊登于1960年第24期《大众电影》封面的《刘三姐》剧照

黄婉秋非常幸运,她从300多位“刘三姐”中脱颖而出,从舞台走上了银幕,她所扮演的那个清纯而又美丽还带有少许俏皮的刘三姐形象,连同影片的诙趣生动的传奇故事,再加上雷振邦根据广西民歌收集整理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插曲,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坎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

本文作者刘澍所著《“歌仙”刘三姐--黄婉秋画传》内页

正如有评价道:“刘三姐”带给黄婉秋极高的荣誉,但也使她一下子就到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再也无法超越的高度。这当然是与她的形象适合刘三姐这个角色有关,但也与客观的时代背景分不开。

有黄婉秋签名和印章的《刘三姐》海外版海报

因为正当她的演艺事业黄金时期来临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无情地将她春光灿烂的未来给完全毁灭了。“刘三姐”浓缩了黄婉秋全部的青春年华,黄婉秋五十年来的荣辱悲欢,都与“刘三姐”这个艺术形象紧密相连。

有黄婉秋签名和印章的《刘三姐》海外版海报

是的,国家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一开始,《刘三姐》就被当成“大毒草”遭到严重的批判,黄婉秋也因此被人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开始了长达15年的劳动改造。

黄婉秋扮演的刘三姐

她被下放、游街、谩骂,甚至有人以拉出去枪毙威胁她,让她交代所谓的罪证。在那段颠倒黑白的日子,黄婉秋很多次在受批斗之后,都曾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是,一想到那些曾经在台下给她热烈掌声和无限支持的观众,她就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下来。

黄婉秋扮演的刘三姐

如果说黄婉秋在那场灾难中还有一些幸运的话,那就是遇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阿牛哥”何有才。何有才比黄婉秋小6岁,但却是她生活的支柱。

本文作者刘树与何有才、黄婉秋夫妇在一起

他总是一脸幸福地说:“因为三姐的名气永远比我大,所以,她是太阳,我是月亮,月亮伴着太阳走吧。现在,我全权打理她的生活和事业。婉秋受的苦太多了,我应该帮助她更好地发展,让热爱她、关心她的人,重新看到她艺术的发展和延续。”30多年来,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所有那些苦涩的回忆,所有那些受过的伤害都在夫妻俩人甜蜜的笑容中淡然了……

本文作者刘澍与何有才、黄婉秋夫妇及“阿牛哥”的扮演者刘世龙老师在一起

为了爱戴她的观众们,黄婉秋继续奉献着自己的艺术才华,1983年,她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副团长,还陆续参加了电影《漓江春》、《春兰秋菊》、《长城大决战》、《桂林山水》以及电视剧《爸爸,妈妈和孩子》、《黄山情》、《戏迷盛老乐》的拍摄,1991年又担任了桂林市文化局的副局长。

本文作者刘澍与黄婉秋及“刘二”的扮演者梁音参加央视活动留影

她于1995年导演的曲艺《漓江行》,获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导演奖及自治区优秀奖,1997年导演的电视专题艺术片《春兰吟》,获全国“文华新节目奖”、广西自治区“铜鼓奖”。此外,黄婉秋主演的歌舞剧《百鸟衣》,获得广西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录制的《歌仙刘三姐》盒带获1987年广电部“通美杯”奖。

多年以来,黄婉秋最喜欢的角色还是刘三姐。“刘三姐黄婉秋”,这是黄婉秋名片上的称呼,至于为什么这样写,黄婉秋解释说:“虽然我的职务很多,但我觉得那些东西都是暂时的,刘三姐才是永恒的。”

是啊,在“刘三姐”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勇敢正直的可贵精神,传递着一种健康淳朴的传统美德,她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打破了历史时空,永远地根植于广大民间民众的心里。

对于非常幸运的入选扮演“刘三姐”,对于那段非常令人留恋的美好时刻,黄婉秋也是用一种非常激动的情绪来追忆,这种幸福而甜美的追忆不知唤起过多少回,每当天南海北的记者们慕名前来进行采访她的时候,无不例外地会问起大同小异的同一个话题,而每次谈起这个中心话题的时候,黄婉秋也就会自然而然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一点也不感到厌倦的面对采访者一次又一次地不断重复着这个叫人沉湎、叫人心醉的话题:

“当时拍《刘三姐》的时候我才17岁,也是刚刚进入艺术大门不久。《刘三姐》让我走的这一步可以说是一次很大的跨步,出演‘刘三姐’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如果说我的人生道路还算是平坦一些的,《刘三姐》在这里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推进作用。

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与扮演的、刘三姐、非常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怎么分都分不开了。刘三姐的性格、刘三姐的品格、刘三姐的精神都融入到我本人的身上,你说是我太入戏也好,走不出角色也罢,反正我自从演‘刘三姐’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完完全全地走进了她的情感世界当中,随着天长日久,我就越走越深,领会和感悟的也就越深。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生活阅历的丰富,我真的感觉‘刘三姐’就是我,我就是‘刘三姐’了。在这里我完全可以讲,我一生的荣辱兴衰和悲欢离合,都和‘刘三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后来,我们这部戏的编剧、作曲乔羽先生知道我在演完《刘三姐》之后的经历以后,就专门给我写了一篇文章,他的话也是这样说的。”

正是因为电影《刘三姐》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同时也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黄婉秋的形象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刘三姐,久而久之,也把“刘三姐”和黄婉秋合二为一地融合在一起了,不管她走到哪里,人们都亲切地管她叫做“刘三姐”,她自己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角色,更希望通过这个角色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中国千百年来所诞生和培育出来的经典人物形象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结缘于艺术,结缘于刘三姐,黄婉秋的心永远都年轻美丽。“是桂林的山水造就了刘三姐,造就了我。我是沾了刘三姐的光,观众是把对刘三姐的爱都给了我。我回到自己深深眷恋的舞台,只想把刘三姐的歌声再次唱遍大江南北,甚至唱出国门,让全世界都知道刘三姐,知道广西桂林。”

这是一个端庄美丽、温柔深情、勇敢正直的壮族姑娘化蛹为蝶,叠映着她的神奇化身,这个不朽的形象清新脱俗,典雅端庄,像一颗洁白无瑕的珍珠碧玉在广西桂林的文化大舞台上大放异彩,熠熠生辉。

黄婉秋在《刘三姐》中

人生大舞台自己才是最好的主角,心灵的善良与纯净、情感的热烈与丰富、精神的高贵与激越全都折射着个人的内涵与华彩。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份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只有对生活报以积极与向往,生活才会带给你更多的好运与祝福。

做一个内心自带光源的人,播种你的善良,让美好天天不期而遇;发出你的光芒,每一天的微笑都是你最美的模样,这就是三姐带给世间最为丰厚也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几十年从不停歇地传承与发展“刘三姐精神”,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遗产。所以说,这样的丰厚人生应该含笑向暖,一路向前!

时光,总是温婉如花,能在转身之间遇到美丽。

岁月,总是温润如玉,能在流转之间寻到诗意。

总有一种爱,凝聚着真情穿越万水千山,

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

有一种情,沐浴着春风穿过岁月流年,

温暖了你,也温暖了我。

对于三姐的怀念,我想以最为独特也最为真实的方式来追思她的音容笑貌,铺一纸爱的素笺,在文字中穿越,蘸一笔情的浅墨,在墨韵里穿行。

抬笔,抒写一片爱的花瓣,低眉,收藏一份情的暗香,轻握一份懂得,轻拥一份默契。在回味中沉香,在缱绻中悠长。

忆往昔,

桂林人民剧院舞台演出上下互动的欢歌相迎;

南宁签名售书时读者排长龙的蔚为壮观;

广西北海银滩和老街上的足印足音;

转道上海三姐传记加电影版连环画的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长春净月潭我们迎来十月间

九九重阳我们迎来当年的第一场大雪;

还有几次镜头专访前的从容讲述,都印证鲜活生命中总有不舍的一页那么深又那么暖。

光阴的美好,就在于相遇与离别镌刻的岁月痕迹。

流年是一首无字的歌,一直在心中生生不息,除了思念,还有希望。

缘来,来的是温暖,动的是心灵。

缘去,去的是情意,散的是灵魂。

走过,留下的是璀璨,回忆的是繁华。

路过,岁月峥嵘,剩下的是轮廓,望着的是岁月。

时光深处把寒凉轻盈在过往的云烟里,把牵念温暖在掌心的纹路里,以静水深流的姿势,安然着幸福的流年。盈一抹感悟于余生流年。只要心存豁达和纯净,便可看到世上最美的风景,那就是三姐依然如故的笑傲人间。

不去问曾经的故事会有怎样的结局,也不想去纠结有多少眷恋埋藏在心底,只愿珍藏着这一路相惜的感动与欢愉,浅喜,深藏,回眸处,是一场花开富贵的嫣然,是我们永久永远永恒的婉秋老师,是“山歌好比春江水,我把山歌敬亲人”的刘三姐……

为了培养山歌传人,全身心地把“刘三姐”形象薪火相传,发展延续,1999年10月,黄婉秋主动辞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的职务,和大连的一家公司合资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

这一景观坐落于风景宜人的桃花江畔,以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成为桂林市新的文化旅游景区。几年来,黄婉秋在此培养了数十位演员。只要在桂林,黄婉秋每天都要到景观园去与观众见面,并亲自登台演唱,有时候更是全家上阵,共同为到桂林来旅游的朋友献歌。

本文作者刘澍与何有才、黄婉秋夫妇及梁音老师参加活动后合影

后来,合作5年合同结束后,几经整合,黄婉秋一行又移师在桂林的文物剧场艺术馆,在当年抗战时期夏衍、田汉、阿英等文化名人曾经演出的剧场,继续演绎着那不灭歌谣“刘三姐”的新传奇。当然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变化,停留在这里的每场演出也就成为了时代的一个符号和永久的记忆了。

人们常说,人的一生就象一首歌。这歌,有的欢快,有的悲伤,有的高亢激昂,有的低沉舒缓,有的色彩绚丽,有的单调平凡……是的,三姐黄婉秋的一生也是一首歌,一首婉转曲折的山歌,幸福与痛苦,荣誉与耻辱,甜蜜与苦涩,汇集成起伏跌宕的旋律,它在自己的心中久久地萦迥着。

如今,在经历跌宕起伏的人生岁月中的黄婉秋终于发自肺腑地唱出来了,她要用全部的身心,用最真挚的感情,向历经沧桑的大地,向衷心拥戴她的观众,献上自己心中最美好、最动听、最悠扬、最永恒的歌谣——

多谢了!

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

只有山歌敬亲人。

…………

(本文经刘澍先生授权刊发,图片由作者提供,未说明照片均为作者刘澍与黄婉秋、何有才老师在不同时期的合影,特此说明。部分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告知我们,即刻删除)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