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留置看护支队支队长邹路遥忠肝义胆真英雄淬炼内功守平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留置看守队伍建设,确保依法依规依纪安全文明开展审查调查工作,2021年11月18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留置看护支队成立。近日,被誉为“雷霆战警”的邹路遥被任命为留置看护支队支队长。
特警18年,他是云豹突击大队教导员,是危境中能百步穿杨的狙击手,是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他担任特种警察支队五大队党总支书记、大队长,是服务群众、与邻里沟通的“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这一次,离开工作多年的特警大队,担任留置看护大队支队长,对于邹路遥来说,一切又是新的开始。
没有担心和疑虑,邹路遥始终抱着一颗平常心。2022年5月,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后,他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层警察。无论在哪里,在任何岗位,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不会变。我会一直坚守理想信念,履行好职责,发挥自己最大的效能。”
“我的梦想就是当警察”
1983年,邹路遥出生于云南省西双版纳。从记事时起,外公就总给他讲故事,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剿匪的故事。久而久之,他幻想自己也能成为故事里的英雄。他喜欢腰间别着父亲做的小木枪,和伙伴们到处“抓坏蛋”,还喜欢跟着邻居爷爷上山打猎,这位上过抗美援朝战场的老兵有一支气枪,扛在肩上威风凛凛。闲暇时看电视,他最喜欢的永远是警匪片。他的梦想自始至终从未改变,那就是当警察。
2000年,高考填志愿,没有任何犹豫,邹路遥报考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现云南警官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离身穿警服,双手持枪,保卫人民的梦想更加接近。
在校期间,邹路遥每天早晨6点起床跑操,除了一日三餐,就是训练、学习、整理内务,晚上十一点准时熄灯睡觉。在禁毒专业学习一个学期后,学校招收云南省第二批特警班,从各系挑选优秀学生。所有人都知道特警班的训练强度更加严酷,当别人还在踌躇不定时,邹路遥已经跃跃欲试。就这样,他成为特警班一员,上午理论课,下午各种体能技能训练:擒拿格斗课、体能课、战术课、射击课……由于辛苦,有同学开始抱怨,但邹路遥却乐此不疲,尤其是第一次摸到真枪的时候,他兴奋地叫了出来,而当真枪实弹上训练场的时候,打出的成绩着实有些“惨不忍睹”。“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刻苦训练。”邹路遥说,“这就像修炼武功,每到一个层次,都有不同心得:一开始练心静,然后练专注,等打移动靶时,必须在精神高度集中射击目标的同时,留意周围情况”。渐渐地,邹路遥的射击成绩一点点上来了。
在擒拿格斗、体能战术课等专业课上,邹路遥没有给自己留过退路,哪怕被摔得鼻青脸肿,也未想过后退,因为他明白,只有在学校多一次摔打,未来在实战中才多一份保障。
2004年,邹路遥毕业了。恰在此时,昆明市公安局特种警察支队云豹突击大队补充警力。这支队伍虽然仅仅成立两年多,但是却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在解救人质、重特大案件处置以及危险嫌疑人抓捕等方面屡建奇功,凝练出忠诚、奉献、坚毅、果敢的“云豹精神”,其队员必须素质极高、本领过硬。邹路遥心动了。
面对200多人的竞争,邹路遥最终成为五名入选者之一。时任云豹突击大队教练鲍希禹说,“邹路遥在当时新警中身体素质一般,但当时要求做的散打、格斗动作,他全部完成,综合素质很全面,要知道普通考生在那种情况下会紧张,做出来的动作便会僵硬,但邹路遥特别稳,心理素质极佳,这就是我们想要的队员”。
“当警察一直是我小时候的梦想,没想到真当了警察,还当了特警,而且还是突击队员。”第一次穿上警服,邹路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我知道手中的枪意味着什么”
在警校的时候,邹路遥感觉自己“还挺优秀的”,但是到了云豹突击大队,他才发现,无论体能还是技能,自己和老队员都相去甚远,每天长跑训练,他无一例外被甩在队尾。虽然他一直逼迫自己更加刻苦训练,可自己在进步,别人似乎提高得更快。“面子上难看,心里失落感也很强。当时我们新队员都有半年考察时间,不适应者会被调岗,所以压力还是很大的。”邹路遥回忆。
2022年3月25日,邹路遥在疫情封控区内为解封工作开展部署(鲁杰/摄)
相比其他队员,邹路遥的进步不算最快,很多队友鼓励他,“快不快不重要,你胜在心理素质好”。队里的领导非常看重这份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稳重,这其中就包括鲍希禹。大队开始培养邹路遥做狙击手。
曾几何时,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王宝强饰演的狙击手陈二雷埋伏在草丛里,三天两夜,一口水没喝,一口饭没吃,最终等到了日军华东区将军石原,一枪毙命……这些让很多人对狙击手有了初步认识。狙击手起源于美国独立战争,随着现代化战争不断演变,需要狙击手执行的特殊作战任务越来越多。一名优秀狙击手,并不是枪法精准就可以,还必须具备超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除此以外,耐力、心态、忠诚,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狙击训练显然是枯燥乏味的,每天都要静若磐石地趴在又冷又硬的训练场上数个小时,甚至一整天一动不动。有时候还要趴在野外各种环境和气候中。这样训练不仅艰苦,还会对身体有很大损伤。邹路遥扣动扳机的右手食指长出厚厚的茧子,到阴雨天气时,膝、肘、腰、肩就会酸痛;高密度射击训练使他患上爆震性耳聋。但是,邹路遥从未有过丝毫抱怨。
“成为特警后,发现现实和想象差别很大,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更多时候,面对的是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邹路遥说,“但正是因为这些枯燥的训练,我们才能在任务真正来临的时候做到最好,保证群众的安全。我一直告诫自己,天天趴着,就是为了别人能够安全地站着”。
正是在这样极其严苛的训练下,邹路遥具备了狙击手所需的体力、判断力以及快速反应、不受干扰的能力。
2008年11月29日,正在休假的邹路遥接到单位电话,昆明某超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云豹突击队出击,发现歹徒和人质在三楼封闭的监控室内,如果歹徒不出来,就几乎没有狙杀歹徒的机会。
抵达现场的邹路遥观察现场,情况极为复杂。他说:“当时,劫持者极其谨慎,和人质紧紧挨在一起,可供选择射击的条件有限,我要尽量靠近歹徒,以便最大限度保证人质安全。最终选定在距监控室二十米的收银台下方,隐蔽设置狙击位,趴在那里等候时机。”
终于,五个小时之后,歹徒打开监控室的门接餐盒。邹路遥收到指令,直接击毙。“接受指令后即将扣动扳机的瞬间,我的内心是不平静的,如有意外,此生将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但作为一名警察,服从是我的天职;作为一名狙击手,服从是最低的标准,也是最高的要求。”邹路遥说,“耳边传来指挥长的指令,我与队员相互配合,在开门一刹那扣动扳机,犯罪嫌疑人被我一枪击毙,战友们解救了人质,而我似乎什么都听不见,觉得周围好静,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这是邹路遥第一次作为狙击手,在现场击毙罪犯。也是云南近30年来第一次当场击毙匪徒的劫持人质案。在当时现场不利于狙击实施的情况下,邹路遥的这一枪被视为“传奇”。时至今日,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虽然平时训练也有现场情景模拟,但实战和模拟是有区别的。”他说,“一旦进入现场,就容不得想更多的事情,能不能开枪,什么时候开枪,全靠自己瞬间判断”。
这次行动之后,邹路遥对自己要求更加苛刻,上班练,下了班还练。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中的枪意味着什么。2009年,邹路遥加入中国共产党。
“心怀畏惧,却依然向前”
2012年3月,邹路遥失联了。
同样是警察的妻子石琛对于这样的“失联”已经习以为常,因为她知道丈夫的工作性质,接到秘密任务就会如此。
事实也确实如此。邹路遥接到的指令是“时间不定,断绝外联”。究竟是什么任务?除了集结地和机票信息,邹路遥一无所知。他随即乘坐最近航班到达中缅交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方才知道要参与的是公安部“105湄公河惨案”专案行动。
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到劫持,13名中国船员被枪杀。我国政府强力介入,查明真相,推翻十三名船员武装贩毒的结论,成立“10·5”跨国案件专案组,展开在国外缉拿凶手的行动。通过中国、泰国、老挝、缅甸警政界的合作,确定要将制造这一惨案的糯康武装贩毒犯罪集团成员抓捕归案。
邹路遥进入专案组,就是去执行追踪、抓捕糯康的任务。执行任务的专案组成员,都经过千挑万选,是精英中的精英。邹路遥的优势除了出色专业技能和优秀思想品质,还有一个原因:他是傣族人,糯康活动范围包括境外傣族地区。
糯康知道自己暴露后,一直在深山老林中逃窜。邹路遥和负责追踪的专案人员秘密辗转在边境的原始森林里。境外任务装备受限,人数受限,所有人都明白,倘若遭遇糯康,就可能有生命危险。为了保密,追踪人员的后援支持能省就省,没有食物的时候,邹路遥和他的战友们只能靠野菜、野果充饥。周围村寨里有不少糯康的耳目,但凡有陌生人或者车经过,糯康便会知晓。专案组队员只能小心谨慎、悄无声息,寻找突袭糯康营地的时机。
时间一天天流逝,两个月过去了,邹路遥依旧杳无声息,石琛坐不住了。既然是秘密任务,她知道工作纪律,也不能去特警大队打听。但是警察的敏锐和妻子的细腻,让她直觉邹路遥这次的任务,比以前都要重大和危险。那段时间的每一天都特别煎熬,一直提心吊胆,不管何时,石琛都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手机一有动静,她就瞬间抓起查看信息,她总是盼着手机传来熟悉的消息,又怕手机传来邹路遥的噩耗,连个安稳觉都不能睡,闭上眼睛,心里都是对邹路遥的担忧。
邹路遥和专案组成员长达两个多月的追踪没有白费,糯康被从缅甸逼到老挝后,老挝警方将其抓获,并将其引渡到中国。
等到专案组快处理完后续事宜时,他才用陌生号码给石琛发出六个字的短信:“一切安好,勿念。”这一天,距离邹路遥失联已经整整86天,这六个字让石琛瞬间失控,跑到卫生间嚎啕大哭。几天后,她在电话里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夫妻二人在机场重逢,没有眼泪,也没有激动,石琛平静地说:“上车吧!回家。”
回到家后,看到年迈的父母,仅仅两岁的儿子,还有憔悴的妻子,邹路遥内心不是滋味,他告诉石琛,以后不会出远门,也不会突然失联了。但是石琛和他都明白:这就是最美丽的谎言。因为在国家需要,组织需要的时候,邹路遥一定还是冲在最前面。
邹璐遥带领特警突击队员开展体能训练(矣建云/摄)
“我有父母、妻子和孩子,某些瞬间我也会害怕。但突击队员这个身份,需要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职业责任感,不允许你害怕。”邹路遥说,“我们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心怀畏惧,却依然向前”。
“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从未改变”
2016年,因表现突出,邹路遥被提拔为云豹突击队教导员。他对自己的要求从未有过一丝一毫懈怠,还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实战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年轻队员。
2017年5月,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张林苍越狱逃亡,邹路遥带着云豹突击队员前往昆明市嵩明县搜山。长达八天的搜捕,张林苍在距离服刑监区约60公里外的山上被抓获,整夜未合眼的队员们返回昆明市区,还在车上打盹儿时,接到紧急命令:昆明某高档酒店里,发生一起劫持人质案。
接到指令后,邹路遥带着队员到达现场,按照现场指挥部的行动方案担负核心区域处置任务,处置过程中,警觉性极强的犯罪嫌疑人突然开枪,打中一民警的小腿。分守在两扇门外的邹路遥和两名队员听到枪响后,立即破门而入,为避免误伤人质,他果断快速抵近犯罪嫌疑人,扣动扳机,和犯罪嫌疑人对射,当场击毙凶残的犯罪嫌疑人,成功解救人质。
后来清理现场时发现,邹路遥打出12发子弹,犯罪嫌疑人打出7发。此外,犯罪嫌疑人还有一发子弹打入了另一名突击队员的防弹背心里。
邹路遥说:“这是我从警后实战中,扣动扳机次数最多的一次。我们离犯罪嫌疑人很近,他的枪口离我们同样不远,当罪犯枪响的瞬间,我们没有犹豫,没有退缩,坚定地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我们自身安全的前面,成功解救了人质。”
在云豹突击大队15年,邹路遥参与处置的20余起重大案(事)件中,每一次都不轻松,多次直面生死。但每次处置完后,他都会回顾总结案发中的每一个细节。
“我庆幸在日常训练中没有偷懒,庆幸趴在训练场上枯燥地瞄准和扣动扳机,庆幸教练一遍又一遍地抗压训练,庆幸在比赛、演练中积累的临战经验,庆幸战友间的协同配合、信任默契。”邹路遥说,“我希望一辈子不要开枪。因为开了枪,就说明发生了恶性案件。但作为一名狙击手,一定要有随时开枪的准备和本领”。
2019年4月,经组织安排,邹路遥离开云豹突击队,调任昆明市公安局特种警察支队五大队党总支书记、大队长,负责昆明市盘龙区的巡逻防控工作。工作内容从执行命令、训练处突、反恐防暴变成如今的队伍管理、案件处置、服务群众,工作时需要随机应变、讲究沟通技巧。
作为巡特警岗位上的新手,五大队又是一支新组建队伍,邹路遥面临的是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挑战。他说:“从一名狙击手转型成为城市每天近五千名巡逻警力中的一员,我十多年来练就的过硬射击技能突然‘无用武之地’了,每天的服务对象从不需要对话的‘枪’变成随时都在身边需要沟通交流的老百姓,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必须调整自己的状态,开始学沟通,向公安前辈们‘取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也才能在巡逻防控的实战中能拼善赢,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守护好一方平安。”
不管身处什么位置,邹路遥对工作从未放松,大到确定巡逻人员名单、发放枪支、调派巡逻车、视频巡查、接处警、矛盾纠纷化解,小到民警的一日三餐,服装采买,在五大队,邹路遥都处理得相当完善。整个大队的工作也开展得极为顺畅。五大队民警石韵苑说:“他凡事亲力亲为,严谨细致,做事让人信服。他是顶着英雄光环,却最不像英雄的人。”
邹路遥(中)向队友强调巡逻防控工作要求(昆明市公安局供图)
2022年6月,邹路遥离开工作18年之久的特警大队,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一切又将重新开始,就像他说的,“我曾把成为一名优秀的特警当做理想,即使当下岗位变了,但我守护一方平安的初心和担当没变,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没变”。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2年第6期 ]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