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南海舰队司令部驻地原本在广州为何却移防湛江
1949年12月,中央军委以海军接管处和两广纵队第二师部分骨干为基础,在广州成立了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此为南海舰队的前身。
1950年10月,第44军撤编,其所属第130师与第45军(军部、直属队及第134、135师)合编为第54军。随即,第44军军部与广东江防部队合并成立中南军区海军。
图|万山海战
除了第44军,中南军区海军还带有第41、43、48、58军等英雄部队的血统。大家可能会发现,上述部队基本上都是四野的老底子。这也是海军的缩影,创建初期脱胎于陆军。
中南军区海军成立之后,参加了解放内伶仃岛、海南岛、万山群岛、蛇尾洲岛等海空作战。特别是万山海战,与敌鏖战十次前后七十一天,毛主席给予高度评价:
这是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应予表扬。
1955年8月,中南军区海军改称南海舰队,隶属于海军、广州军区战斗序列。1964年,南海舰队迎来了重大转折:司令部驻地,由广州移驻湛江。
图|湛江地图
在笔者看来,南海舰队移防湛江,主要是以下四方面深层次原因:
其一、广州的特殊地位;
《旗舰》中有一个细节,郑远海、南克江向基地司令员鲁淮成汇报任务计划。鲁淮成强调二人不能同时执行任务,特意指出:
你们知道上级为什么规定,在一辆车上不能坐两名主官吗?我不能在一次行动中,损失两员大将。
图|湛江旧照
很明显,将南海舰队司令部搬出广州迁往湛江,也是出于大军区内部指挥协调问题。再者,湛江比广州更靠近南海,这是符合海防战略需求的。
其二、湛江是大西南门户;
关于湛江的重要性,毛主席在1965年国防建设会议上对湛江的战略定位,就讲得很明白,如下图所示:
图|毛主席对湛江的战略定位
时至今日,毛主席对湛江战略定位的金玉之言,镌刻在湛江城市规划馆最为显眼的位置。从地理角度来说,湛江地处我国大陆最南端,又是西南、华南的绝佳出海口。
好多人可能会抬杠,大西南的主出海口不是广西防城港吗?大家看一下珠江水系流向就明白了,途径广西的河流一路向东,在珠三角地区注入南海。
图|珠江水系流向
湛江历来都有向海而兴的传统,海运极为发达。众所周知,湛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与之配套的陆上交通基础设施自然是非常完善的。更别说到了近现代,湛江的水陆交通优势就更为特殊了。
其三、湛江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多;
湛江总面积13263平方公里,地势大致是中轴高,东西两侧低,南北高而中间低,起伏相对和缓,多为平原和台地,兼具平原(66%),丘陵(30.6%),山区(3.4%)等地形。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湛江五县四区均面向海洋,大陆海岸线绵延曲折长达1243.7公里,占粤境大陆海岸线30.2%。据不完全统计,湛江拥有港湾101处,大多已经成为运输巷、渔港、军港。
图|湛江卫星地图
以湛江湾为例,东西两端连接大陆口小腹大,南有南三岛、特呈岛、东头山岛、东海岛、硇洲岛等岛屿作为天然屏障,具备水深浪静、航道宽阔、回淤较少、四季不冻的天然深水良港特点。
其四、毛主席的战略调整;
1963年底,周总理视察珠江口,时任南海舰队司令员吴瑞林奉命执行护航任务。期间,周总理向吴瑞林透露了毛主席的战略调整,主要有两点:准备抗美援越、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司令部搬家。毛主席的战略调整,主要着眼于美国干涉越南内政,威胁我华南、西南,抗美援越势在必行。
抗美援越的核心就是北部湾、海南岛西部,在毛主席看来,湛江有军港、商港、飞机场、铁路,可以直达我西南陆上门户柳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而,南海舰队部署于此,就是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冲突,便于整军备战。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
对于两大舰队司令部的搬家问题,周总理特意指出:
东海舰队搬出上海到浙江去选点,要南海舰队搬到湛江。中央决定拿出3000万元做为搬运费,每个舰队给1500万元人民币,各建20多万平方米的营房足够了。
在此背景下,南海舰队从广州搬到了湛江,而东海舰队则从上海搬到了浙江宁波。
南海舰队移驻湛江后,自1964年起,长期处于抗美援越第一线,仅荣获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授予的战功勋章就有14个单位39人。1974年,南海舰队参加了西沙海战,小艇战大舰,收复永乐群岛核心区永乐环礁。
图|湛江
1979年2月,对越反击战爆发,南海舰队配合陆军作战监视苏越动向。1988年“3.14”海战中,南海舰队收复华阳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永暑礁、赤瓜礁等6个岛礁。
图|南海舰队
时隔多年,南海舰队已经成为镇守南大门的海上虎贲,维护南海主权的头号主力。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斗力,隐隐位列三大舰队之首。特别是随着海军三亚基地的建设,湛江的地位更为突出。
[1]《在惊涛骇浪中成长壮大——驰骋在南中国海的海军南海舰队》(南海舰队政治部 · 〈政工学刊〉);
[2]《走向太平洋——南海舰队征战史》(郭富文,曹保健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B版〉);
[3]湛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湛江市志[M] · 北京:中华书局,2004.06:177-184;
[4]《湛江概况》.湛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5]《湛江自然地理篇》· 《乡土地理》;
[6]《 珍贵!点亮旧照,看湛江百年历史》· 《湛江日报》;
[7]《史海钩沉:准备援越抗美——周恩来的绝密之行》(东方网)。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