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飞行员》「为了一个美国飞行员(电影剧本)」

时间:2022-12-25 04:32:37阅读:1500
何志明援华美军招待所服务生苏渝同情关心美军飞行员海伦日久生情、终成眷属。厨师汪肃为美军飞行员舍生忘死。苏渝为美军飞行员奋不顾身。苏蓉为姐姐苏渝的遗腹子与海伦离家赴美。1.字幕: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美联…
  • 一个美国飞行员
  • 战争 剧情 历史
  • 李世玺 刘振国 吴竞 张勤道

何志明

援华美军招待所服务生苏渝同情关心美军飞行员海伦日久生情、终成眷属。厨师汪肃为美军飞行员舍生忘死。苏渝为美军飞行员奋不顾身。苏蓉为姐姐苏渝的遗腹子与海伦离家赴美。

1.字幕: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美联社在这一天向全球发出的电文: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汇集,今天随着日本投降而告终。

2.南京广场(日,正午,外)冈村宁次带领侵华日军总司令部的全体人员目光呆滞地聆听天皇关于投降的广播讲话。

3.重庆,大街(夜,外)鞭炮声,欢呼声,敲锣打鼓的游行队伍。高兴地跳着闹着的人,有人喊着:“日本投降了!”“我们胜利了!”

4.美军总部(夜,外)从美军总部里涌出三三两两的美军官兵,慢慢开着满载糖果和美酒的吉普车,“顶好!”“顶好!”的向路人喊着。

5.娱乐场所门前。(夜,外)人山人海,许多年轻的小姐太太们,每遇盟友便被拥抱跳舞,旁观人都不约而同地伸着食中二指,做着V字形,向盟友喊着:“顶好!顶好!”

6.援华美军招待所门前大街(夜,外)游行队伍一拨一拨地走过。敲锣打鼓的。举火把的。举横幅标语的。摇三角旗的。人们向美军招待所大门口、窗口的美军人员挥手致意“哈罗,哈罗”“哦——哦——”。美军人员向游行队伍的人挥手致意“哈罗,哈罗”“哦——哦——”

7.援华美军招待所大门(夜,外)一个年轻的美军飞行员海伦(男)拎着一个女士小包,挽着中国女性苏渝(招待所服务生,孕妇),二人笑盈盈地边走边聊走向大街。

8.大街上(夜,外)海伦护着孕妇在人流中艰难行走。嘴里:“I'm sorry,I'm sorry”

一个卖水果的小贩将水果抛向空中“吃胜利果实啦!”海伦也跳起来抢了一个。

9.来龙巷口(夜,外)苏渝:“刚才一路过来我看见好多人都在看你这个美国帅哥。”海伦:“哪里哪里,不是看我的。他们是在打望你这个重庆美女。”

10.来龙巷里(夜,外)几个中老年人在躺在竹椅上或坐在小凳上摇着蒲扇乘凉。几个小孩子追来追去。

小孩子冲着海伦和孕妇:“来龙巷的美女——,高鼻子洋人喜欢你——;来龙巷的美女——,美国飞行员爱上你——;来龙巷的美女——,生了胖娃妈妈就是你——”

海伦冲着小孩子:“哈罗,哈罗”地回应。孕妇一手扶腰一手捂肚,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11. 来龙巷里一个支巷口(夜,外)一个黑衣女子靠墙注视的眼睛。背着的右手突然抽出一支手枪指向海伦。

孕妇惊恐的脸。发出一声:“枪——海伦——”的尖叫。

海伦被孕妇猛地一推踉跄着倒退了好几步险些摔倒。与此同时的是“砰砰”两声枪响,

孕妇扬手掷足重重地摔倒在石板铺就的地面上。鲜血在黑暗中也是红红的,好像她胸前的白裙上戴着一朵玫瑰。那玫瑰还在绽开,越来越大。

12推出片名:来龙巷的枪声

13.字幕:海伦是 一九四二年到中国的。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与对日本的作战。一九四二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滇缅公路,中断中国经海路和陆路获取战争物资。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这就是后来闻 名于世的驼峰航线。驼峰航线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艰难程度最高的航线。据统计,当年美军在驼峰航线共损失了 1500多架飞机,牺牲了近 3000名优秀飞行员。

14.一架B-29 战机轰然巨响坠落画面(日,外)画外音:二零一四年 九月 二十八 日华西都市报登载记者采访 102 岁老人李仕安的口述称:一九四四 年 四 月中旬,随着一声轰然巨响,一架素有“超级空中堡 垒”之称的美国飞虎队 B-29 战机,在四川省雷波县境内彝人区的月儿坡坠毁。机上 11 名人员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此事引起中美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民党中央急电西昌行辕,要求立刻查清情况,并即刻派人前往营 救。上级决定,由时任宁西特区(现四川省普格县)县级区长的李仕安与美军少校穆伦等人一同前往月儿坡进行搜救。然而,当李仕安连夜赶到西昌与穆伦会合后,新的难题又摆在了他们面前。从西昌到月儿坡的道路崎岖,只能依靠骑马和步行。快的话,也要半个多月时间。其次,这条线路要穿越彝人区,由于当时汉彝矛盾比较激烈,再加上藏匿在密林中的土匪路霸,当时的路途可不是现在的旅行,他们这批人要想平安通过,难于登天。

15.一架飞机飞行,越过群山江河画面(日,外)画外音: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李仕安与穆伦深感再这样继续下去,就会耽误救援工作。“不快一点,美军援华机组人员真是随时有生命危险。” 众人当机立断,走另一条路,“冒险飞越驼峰航线!” 穆伦划定了此次营救路线:先从西昌飞抵印度汀江,再由汀江转回昆明,最后穿越山区和金沙江,到达雷波境内的飞机失事点。“正午别西昌,午正到汀江。白云生足下,蛇行一线穿。吸氧过驼峰,天雪两茫茫。”

16.原始森林(日,夜,外)行进中的中美十多名救援人员。

17.月儿坡(日,外)日夜兼程下,他们终于成功穿越金沙江和众多山区,到达飞机失事地点——月儿坡。他们爬上山时,眼前的一幕让人目瞪口呆:“空中堡垒”坠落的地方,是一片原始丛林。但众人在山脚下就看到那儿一片光秃秃了,靠近点还有一阵阵焦糊味儿。就像是陨石坠落一样。在半径一百米的范围内,焦黑一片,要么是没有树木,要么就剩半截树桩。一个 10 多米深的巨大撞击坑,异常醒目。飞机残骸都没多少了,机组人员的影子更是没有。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李仕安和穆伦心都快碎了,“完了,完了,这样的爆炸连骨头都找不到的。”

当地土司安登文气喘吁吁地跑到 山上。一见到李仕安,安登文就喊:“他们都被我们救走了,在我家做客哩!”李仕安赶紧上前问了一遍,再次从安登文口中确认了这个消息。

“他们还在,已经获救了!”李仕安赶紧向大家宣布了这个惊天好消息。话没说完,在场的人都乐坏了,激动的穆伦突然给了安登文一个大大的拥抱,还一边喊着“OK”。这个突然的大礼,把安登文吓了一大跳。

18.月儿坡下山途中。(日,外)安登文:我们先是听到“轰” 的一声巨响。随后,就看见一群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跳伞掉进村子里。我们可没有见过那么多外国人。大家都把他们当成了神仙。

19.村子的院落里(日,外)乡亲们杀牛宰羊场景。

20.安登文家里(日,外)安登文与老乡宴请外国人吃喝。海伦向安登文敬酒。特写:海伦衣服上“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律保护”字样。

21.村外小树林边一新坟。(日,外)画外音:11 位机组人员中,有一位驾驶员遇难了,其余 10 人平安。穆伦取来木头,为遇难的飞行员做了墓碑:中英文写着:约翰逊之墓,1944.4.18.字样。

22.援华美军招待所酒吧(夜,内)画外音:海伦一九四四年五月到重庆休整,住进了援华美军招待所。那个唯一遇难的飞行员,和他如亲兄弟一般。来自一个家乡,一起入伍,一起当的飞行员,一起来到中国的。那段时间他时常郁郁寡欢地坐在招待所的酒吧里一个人喝着闷酒,每天晚上都是酒吧里最后一个离开的。在招待所酒吧作服务生的苏渝也就是那时候留意到他的。只见他瘦高个足足有一米八,棕色的自然卷的头发下一张白白的面孔。除了蓝眼睛、高鼻子、白皮肤和那些美军飞行员差不多外,还透露出那么几分孩子气。

23.援华美军招待所酒吧(夜,内)已经零点。海伦醉倒了,不省人事地匍匐在桌子上。仅有一米六的苏渝几次想拉他起来,都纹丝不动。酒吧里已经没有其他工作人员了,只好再给他倒了一杯水,劝他喝下去。怕他着凉,她去找了一件服务生的工作服盖住他的脊背。 然后径直去客房找他的战友来将他弄走。刚走出酒吧,就碰见一个看夜场电影的美军人员正从招待所大门进来。她俩一起好不容易将他架起往客房部方向去。右边架着的美军人员个子高,她个子低在左边架着,不平衡,几乎大部分他的体重都倚靠到她这一方。害得她举步维艰,简直是一步一步地顶着他的压力挪着走拖着走。费尽了吃奶的力气才将他送回了飞行员宿舍。

24.大街上(夜,外)突然降临的暴雨,没有带雨伞的苏渝下班后在奔走。

25.招待所客房(日,内)一夜好睡,海伦酒醒了又恢复了精神。

26.招待所酒吧(日,内)海伦上午到酒吧去看了一看,想对她说一声感谢。见苏渝不在,没有好意思打听,就退了出来。晚餐后他再到酒吧去。四下张望,还是没有看见她的踪影。他只好耐着性子坐下来。忐忑不安的他犹豫了很久,终于开口向服务生打听昨夜那个女服务生。他怕人家不明白还用手掌比试了一下她的身高。人家告诉了他:她生病了。他问:她家在哪里。人家告诉了他。

27.鲁祖庙花市(夜,外)花市已经基本上收摊了,没有康乃馨,海伦买了一束玫瑰花。

28.来龙巷(夜,外)时间还早,许多人家都没有关门,不少人还在门前纳凉。

巷子里路灯不太明亮,海伦沿着小巷往里走,一边走还不时靠近房屋看墙上的门牌号码。终于到了她家门口。门也没有关,是虚掩着的。他停住脚步足足十多秒没有做出举动。旁边的邻居已经用诧异的眼光在盯他时,他才轻轻地在门板上敲了两下。

门开了,他一眼就认定是她。他语无伦次着急地将昨天晚上的情况以及很感谢她的话一口气说了出来。那姑娘眼睛一眨一眨地望着她,一副不明就里的模样。他以为她生病糊涂了,他再提示了一下:昨天晚上我在酒吧喝醉了,是你送我回客房的。姑娘恍然大悟,朝里间喊了一声“姐姐,来客人找你”。原来,这个姑娘是她的同胞妹妹苏蓉。

苏渝一边答应“哎,来了”一边慢慢地走了出来。跟着的还有一位五十来岁的先生(苏父)。她也是眼睛一眨一眨地望着她,一副不明就里的模样。海伦紧张地赶紧吞吞吐吐又将美军招待所酒吧醉酒送他回客房的事很感谢她的话一口气说了出来,才松了一口气。

29.苏渝家(夜,内)她父亲招呼他“Sir,pleasesitinside”。她这才浅浅地笑了:爸爸,别说英语了。人家来中国好多年了,听得懂中国话。

老人家很客气给他泡茶。老人家明白来由后说应该感谢你才是,你来帮助我们抗日打日本鬼子。原来她父亲过去是四川去南京金陵大学上学毕业后在南京谋职的。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初南京大屠杀前夕带着一家人躲避战乱回老家,途经重庆留下安家的。她母亲在逃难途中染病去世了。

她只是客气了一下,没有和他多说话。老人家却问起了他在哪些地方去作过战。当他说起有一次在缅甸支援中国远征军时,老人家更是激动:我知道,我知道。我有一个四川威远的小老乡姓邱,就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里。过去还经常联系,这几年就没有办法通信了。

30.苏渝家门口(夜,外)告辞时,老人家坚持要送他出巷口。她只是在家门口,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海伦先生,慢走。谢谢您来看我。”显然没有复原身体欠佳的缘故。

31.重庆的街景(日,外)海伦苏渝逛街的画面。

32.重庆的江景(日,外)海伦苏渝看江的画面。

33.重庆的夜景(夜,外)海伦苏渝观景的画面 画外音:自此认识以后,海伦就经常找机会与苏渝碰面或者见面。她没有拒绝他也觉得不好拒绝他,因为看上去他人挺规矩实诚又彬彬有礼,没有某些当兵的粗野和不良嗜好。还有一个方面,他认为人家远离父母亲人也没有家的温暖,找人陪陪聊聊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人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是帮助我们抗日的,我们应该以礼相待热情相待。也许是青春年少,也许是异性相吸,也许是情趣相投,更也许是缘分,几个月下来天长日久日久生情,使他俩越走越近了,终于产生了异国情缘。

34.招待所酒吧(夜,内)将军来到了招待所酒吧显得异常的高兴,笑容一直挂在脸上,笑声一直没有断过。海伦问:将军有什么喜事吗。将军说:中国著名画家张大千的哥哥尤其擅长画虎号称“张老虎”的张善仔先生,为了感谢美军飞行员帮助中国抗日,激励我们的士气,送了我一副他专门创作的“飞虎图”。我们要如虎添翼,要飞起来吃掉日本鬼子。

将军反问他:我们的空中轰炸英雄,好久不见,你有什么喜事没有。海伦答:我有。我和一个重庆姑娘恋爱了,我已经向她求婚。 将军:啊,这个才真是喜事,比我的喜事还要大哟!是哪里的?什么时候带来老头子给你参谋参谋。他答: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马上你就可以参谋参谋。他用手一指正在忙乎的苏渝告诉了将军。漂亮,漂亮,漂亮。将军向她只看了一眼就连声称赞:这就又证明中国的一句俗语:英雄难过美人关。呵呵呵。那还等什么?香槟、白兰地都给我斟上,今天在座都是我请客。

35. 招待所膳食部厨房(日,内)汪肃工作的画面

36.火车上(夜,内)苏渝汪肃两家人乘车画面

37.船上(日,内)苏渝汪肃两家人乘船画面 画外音:汪肃是美军招待所膳食部的一名厨师,算得上是子承父业。他父亲在南京就是一名淮扬菜高手,也是因为抗战爆发与她家一批从南京逃到重庆的。这样从长江中下游因逃难或者工厂被迫内迁来到重庆的人至少几十万之众。 汪肃其实也是喜欢苏渝的。在南京虽然两家并不认识,但在逃难的几千里路程几个月的日程里,两家人却互相照顾互相帮衬互相帮扶,不分彼此亲如兄弟。两家人逢年过节还要像亲戚一样走一走的。与她虽然说不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也是患难真情弥足珍贵。只不过逃难时他和她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长两岁的他也如他父母教育的一样一路上将她视着自己的妹妹来照顾,那时候他对她的情感远远没有料到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这一两年他对她产生了超出兄妹之间的另外一种情愫,这种情愫在他心里萌动不安或者躁动不安。内向的他不善表达他不知道向谁去倾诉,父母他不会,向她就更没有勇气了。重庆人形容这种人就是“借他两个胆子他也不敢”。

他先她一年到美军招待所工作的。她到美军招待所工作也是他为她提供的信息,因为他知道这个妹妹像她爸爸有文化,特别是会英语很用得上,很适合在这种涉外场所工作。但就是因为这个工作使他们在一起机会少了甚至见面也不容易,因为工作岗位不同干活的地方就不同,一个是另一个部门的前台,一个在另一个部门的后厨。上班时不会因为工作碰面,在招待所其它场合如员工餐厅用餐也是偶尔看见远远地她隔着几张桌子。因为厨房人员一般比其他部门用餐早的缘故。作息时间就更不一致了,常常是这个在上班那个已经下班休息了。这两年两个患难之家逢年过节聚一聚,他和她也常常有一个人缺席。

他信息不灵得知她和老外好了的事情实在有点晚,还是一个餐厅的女孩在工衣房换衣服听人说了再回来在餐厅讲传到他耳朵里的。不过,即是他老早知道他也是没有办法补救也是没有丝毫挽回之力的。因为你自己过去又没有向人家表白或者暗示,人家也没有说过在等你或者对你有什么承诺。也不应该埋怨她和那个老外,要埋怨的是自己没有主动,没有先下手为强。

38.美军招待所大门口(日,外)画外音:夏去秋过冬来。苏渝准备在圣诞节结婚。她和父亲考虑到海伦是在异乡,就决定尽量尊重他的风俗习惯:在教堂举行婚礼。 这一天苏渝海伦约好去江北嘴那边的教堂联系举办婚礼的事情。

可他俩还没有离开招待所的大门,就来人通知:海伦,命令。下午四点半从九龙坡机场起飞执行任务。海伦一看时间才一点半来得及。

准备出发时,她看见了厨师汪肃:哥哥,我们去江北嘴教堂看婚礼现场,你也去帮我们参考一下,好吗? 汪肃:好的。那我去请假。

一会儿,汪肃出来了。三人登上吉普车。

39.重庆大街(日,外)吉普车行进画面

40.重庆朝天门码头(日,外)三人下车。沿着石梯下到嘉陵江边乘坐过江的小火轮。小火轮“突突突”地不断吼叫着没有两分钟他们就到了对岸,枯水期江水少了许多,河滩宽了许多的缘故。

41.船与江边连接的跳板(日,外)三人在跳板上行走。

42.鹅卵石河沙的河滩(日,外)三人在河江滩上行走。

43.石梯(日,外)三人沿着石梯拾级而上。又是一个几分钟他们终于来到了江北城。很快就找到了教堂。

44.教堂里。(日,内)海伦苏渝与神父交谈。

45.江北城大街(日,外)三人在江北城里逛街。从上横街走到中横街再到下横街。尤其是老外最爱看稀奇,对重庆老街最是感兴趣。特别是魁星阁、文昌宫这些古迹。

三人一边看一边走一边品尝小吃。

46.石梯(日,外)三人沿石梯而下。

47.跳板(,外)三人在跳板上行走。

48.趸船(日,内)趸船上围着许多七嘴八舌的人们。厨师汪肃问一老先生:过河船还没有来吗?

老先生:小火轮突然坏了,在朝天门那边过不来了。听说今天还修不好。

汪肃:那应该另外派一个船来嘛。

老先生:刚才趸船上的工人说,其他渡口的船也抽不过来。

苏渝与海伦交谈。海伦如热锅上的蚂蚁,在趸船上转来转去。

49.江滩(日,外)汪肃在江滩上奔跑。

50.江边打鱼船边(日,外)汪肃向船老板说:老人家,我们有急事要过江去,想请你帮帮忙,我要给你过江钱的。

船老板说:我也有点事情,要到江北城去。不是钱的问题。

汪肃:不是我急。是我那位美军飞行员朋友要赶着去执行任务,要去炸日本鬼子(汪用手指远处趸船)。

船老板:那你咋个不早点说嘛,快叫他们过来。

汪肃向趸船方向又是挥手又是招手:喂,快过来,快过来!

51.跳板上(日,外)苏渝拉着海伦小跑。海伦提前从跳板上跳到江滩,将苏渝抱下跳板。

52.江滩(日,外)海伦拉着苏渝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苏渝险些摔倒。

53.江边打鱼船边(日,外)船老板:我们把船往上拉,拉到临江门对岸再划过去,你们回美军招待所就近得多。他们三人帮着船老板拉的拉推的推。

三人登船。

54.嘉陵江中(日,外)船老板在奋力地划船。海伦汪肃也忍不住伸出手在江水中划着。

55.船即将靠岸的江边(日,外)船还差两公尺靠上岸边的石梯,海伦就急着向岸上一个跨 越大步跳去。由于船还没有靠岸还没有用绳索固定,这一跳他后蹬的力量很大,船一刹那就向江中倒退不少,海伦踏空距离岸边差不到一步“咚”地一声掉到江里。水花溅到了他们身上。嘉陵江渝中半岛这一侧没有浅滩或者河滩,入水即是深水区。

船老板立即伸出竹竿海伦没有拉得住,人却在挣扎中向下游漂去,离他们和岸边越来越远。海伦不会游泳。

苏渝“哇”地一声就哭了起来。“救命救命”地叫过不停。

汪肃一边叫船老板向下游划跟着追,一边脱外套,隔老外还有三四公尺的距离他就一个猛子扎了下去。

56.嘉陵江中(日,外)汪肃左右手左右脚几个交替打水就赶到海伦的身边,抓住了老外的皮夹克。船也到了他俩身边。但打渔船过小,几次他将抓住小船的海伦往船上推都无济于事。由于老外个高体重反而几次差点让小船失去平衡倾覆。

汪肃只得艰难地将老外往江北方向岸边拖,小船却因打横船老板一时控制不住往下游去了。

汪肃耗尽吃奶的力气才将海伦带到了浅水处,水齐老外的肩头。老外站得住了,也是因为他个子高的缘故。看到海伦脱险他心里一松身子一软,一米六多的他却踩不到底一脚踏空仰面慢慢地滑入江水中。

57.来龙巷里一个支巷口(夜,外)画外音:1945年8 月15日晚,她俩没有等到美军招待所庆祝抗战胜利的活动结束就提前回家了,为了让她早点休息。因为街道上人流拥挤她俩好不容易才来了住家的来龙巷口。 还有二十来步就到家了。

一个黑衣女子靠墙注视的眼睛。背着的右手突然抽出一支手枪指向海伦。

苏渝惊恐的脸。发出一声:“枪——”的尖叫。

海伦被苏渝猛地一推踉跄着倒退了好几步险些摔倒。与此同时的是“砰砰”两声枪响,

苏渝扬手掷足重重地摔倒在石板铺就的地面上。鲜血在黑暗中也是红红的,好像她胸前的白裙上戴着一朵玫瑰。那玫瑰还在绽开,越来越大。

58.宽仁医院大门口(夜,外)海伦和岳父、街坊邻居七手八脚将苏渝抬进了医院。字幕:共产党的元帅刘伯承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时受伤后曾经在这里做过眼科手术。刘伯承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记忆,没有施行麻醉,而被医生称为“军神”。

画外音:由于抢救及时,海伦肚子里没有足月才九个月的婴儿虽然流产但保住了生命。她却没有听见那男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撒手人寰。(婴儿哭声)

59.来龙巷苏渝家里 (日,内)苏蓉抱着小孩。画外音:一个季度后,一个和男孩母亲容貌一模一样的女子作了孩子的母亲。虽然她和孩子的父亲没有正式结婚,虽然她不是为了爱情。因为顺从了孩子外公的话,你就看在姐姐的份上帮你姐姐把孩子好好抚养成人吧。

60.字幕: 一九四五年《战时新娘法案》允许美国军事人员的 118,000 名配偶及子女移民美国。她没有结婚证那次没有成行。虽然将军也为他们做了努力,也曾经想先上飞机带到美国再说。一九四六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1946年外籍未婚夫及未婚妻法》,在当年圣诞节前夕他们一家三口从此开始了太平洋东岸的生活。一九四七年又通过了《军人新娘法》。据了解一九四六年、一九四七年有 6000 位中国女性据此两法进入美国。

61.重庆宾馆外(日,外)字幕:一九八五年八月的一天

一对年近七旬的美国老年夫妇、一对四十多岁的中年夫妇来到了重庆宾馆。陪同的重庆市外事办公室人员指着在绿树掩映下,多栋建筑围合而成,显得华丽高贵、端庄典雅的重庆宾馆对他们说,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援华美军招待所的旧址。当年你们的母亲就曾经在这里工作。这后一句是专门对中年夫妇说的。

62.万豪酒店外(日,外)字幕:二零一五年八月的一天

一对年近七旬的美国老年夫妇、一对四十多岁的中年夫妇来到了万豪酒店。陪同的阳光国旅导游小姐指着高达 58 层的万豪酒店对他们说,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援华美军招待所的旧址。当年你们的祖母就曾经在这里工作。这后一句是专门对中年夫妇说的。

剧终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