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师观后感「生活太累了看看虫师也许能得到救赎」

时间:2022-08-13 21:02:34阅读:3864
在另一个世界里,有着虫这种生物,它们不同于普通的动植物,而是一种生命的本源。对于这个世界的人而言,虫又是怎样的存在?《虫师》虫师与其他志怪动漫不同,在很多志怪动漫中妖怪或者幽灵或者其他生物是恐怖的,是…

在另一个世界里,有着虫这种生物,它们不同于普通的动植物,而是一种生命的本源。对于这个世界的人而言,虫又是怎样的存在?

虫师

虫师与其他志怪动漫不同,在很多志怪动漫中妖怪或者幽灵或者其他生物是恐怖的,是令人生厌的又或者是怪物里的善类,有着强烈自身情感的存在,而在虫师中从不渲染虫的恐怖,虫师体现的不仅仅是对未知的敬畏,更是一种超然。“虫和人都没有错,都只是为了生存”,剧中虽然虫千奇百怪,但虫只是在按虫的生活方式和习性生存着,虽然有时有人会因此而遭殃,但是并非是虫的意志,人和虫都只是按自己生存方式共生在这个世界上。

虫师就像浮躁的世间的一股清流,看着它,心渐渐地也如同洗去了浮躁,静静地随里面人物悲欢离合,体味那淡然处蕴涵的瑰丽,平静中藏着的深意。整部作品一直都没有太大的感情起伏,配以朴素的乡村,深山场景,连配乐都如此恬淡。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集是:沉甸甸的果实

银古来到了一个村子,这个是在大灾年中唯一丰收的村子,但是村里人都知道这样的丰收是反常的,因为丰收会以村子里一个人的死去为代价。【丰收之后村落最虚弱的人会在口中长出一颗像牙齿一样的果实,随着果实成熟而不断吸收人的生气,脱落后人死去而果实成为新的一颗“破落的果实”】

而这么做的目的是避免更多的人被饿死。到了祭师这代决心不再使用,但是一次遇到灾年后他还是用了,长出瑞齿的却是他最心爱的的妻子。(PS:“瑞齿”的果实是由村内的祭师保管的)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迫降航班》里的情节:你没有任何权利决定这个人的死。这不合道理但是合情理。你必须做出选择,否则100个人都得死。如果你选择牺牲那个人,其实你也是牺牲了你自己,因为你害死了一个人。如果你不选择,100个人都会死,你也会陪葬,你有能力挽救他们的生命而你什么都没有做。这大概就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吧。

那么,为了拯救村子而牺牲一个无辜的人,真的合理吗?

聊到虫师,大家自然会想到《夏目友人帐

相对于夏目友人帐中的失去名字的幽灵而言虫师这部作品在某些方面与夏目是极其相似的,以一种特殊的生物‘虫(Mushi)’为载体,让我们透过主人公银古的眼睛,看到了虫与人的故事。

这里的虫并不是我们知道的虫,而只是一种借用里面虫的名字的生物,这种生物无处不在,普通人不能看见它们,不同的虫有着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非常的不可思议,但是都有着一个共同点:无意识而只有求生本能。这也就是虫师和夏目最大的区别,虫师里的虫并不像妖怪一样是人的投影或者载体,而更像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并不会思考,也不在乎给人类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它们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活动而存在着。这就导致了虫师带给我们的并不是如夏目一般的治愈,而是思考。

生活已经给了人们足够的创伤和疲劳,大家更喜欢纯净的治愈或者简单的热血又或者无厘头的搞笑来忘记烦恼。相对来说,虫师简单的山水画风背后体现出的庞大的立意和思考、展露出的人类的渺小与无力,都不能让观众获得轻松愉快的感受。但是这部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人性在自然命题下之复杂以及其中的美,都让其成为我心中最棒的一部动漫。

希望大家也能够喜欢这部动漫:《虫师》

如何评价日漫《虫师》?

《虫师》给我最大的触动是the way is to with heart that one can really see,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只有用心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部分,是肉眼所无法触及的。

《虫师》所构造的世界,是与世隔绝的村庄,是安静、简单的,是未经过分化“朴”“素”的原始社会。主人公就是在这个梦幻银河般的时空里来回穿梭,表面上除虫是银古的使命,但实际上银古从来没有想过消灭虫,而是希望人和虫能够真正地共存。虫到底是什么? 影片是这么解释的,最接近生命的物体,以不同形式存在世间。那么虫该不该被消灭? 影片并没有直接给我们答案,而是在制造问题后把选择权交还给这个宇宙暂时的主宰者人类。

《虫师》所说的虫并非普通的昆虫或者有害生物,它是一种与人接触会产生反应的奇特生物。在神道神话里,无法被定义的神秘生命都可以称之为神,异象也可以神来祭祀。在我所看的日本文化以及日本民俗宗教书籍中,发现日本人并不把妖神去人味。如《元气少女缘结神》中提到了伊邪那美的堕落,《野良神》则直接把带有毁灭倾向的野良定义为神。在日本,存在堕落神这一说法。

神和人类一样会生病,会犯错,会走向极端。如果这样看,把“虫”当做神/妖是不是更好理解了。Kami的本质就是非道德、矛盾、威胁与未知。

《笼中》的故事改编于《竹取物语》,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伐竹人,有一回他碰巧发现了竹子底部散发出了奇特的光芒,出于好奇,他扬开了竹子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女婴,就这样他把婴儿带回家养大了。跟原著一样,木助一家也是在竹林中捡到了一个发光的女婴,不同的是,女婴已经长大成人,最后嫁给了木助,然而不幸的是,这个成全他们的白色竹秆也牢牢地铐住了他们,喝过汁液的人也无法远离竹秆生活下去。醒悟过来的小雪在砍掉竹间虫后,断开了竹子的滋养与羁绊。在帮木助解脱的同时,她的生命也流逝了。

不同国家对于死亡的态度也有差别,前段时间中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上了热搜,紧接着“大学开设死亡教育教程”也跟着上了热搜。热度的增长虽然不足以说明什么,但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国人对于死亡的想法。在以往,生死观以及死法是一件很忌讳甚至有点晦气的事情,当然现在依旧有这样的现象。中国人对死的过度避讳,不就恰恰证明了“死”多么敏感击中人心。我们压根都不知道死亡的样子,却为何心生畏惧之心?

元气少女缘结神过去篇》里面有一个浪漫的情节是奈奈生站在樱花树下,整个画面都被浪漫粉填满,弹幕就突然闪过一句“煞风景”的话——听说樱花树下埋葬过死人。为什么会心生抵触觉得它煞风景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介意。但我所理解的日本生死观,其实是比大多数国家要从容的。日本这个国家很早就接受了死亡教育,他们让孩子亲手养大一只幼鸡,又杀死并吃掉他们。

有人觉得这种做法很残酷,因为人有恻隐之心,距离近了就容易产生同感心理。岛民的生存环境——贫瘠的资源、多灾多难让这个国家的人们容易心生“断舍离”之情,同样的为了生存,也要克服某些无法跨越的情感。看过日漫的伙伴们会发现,主角在进食前总要先说“我开动了”,这句话其实不是对家人,而是在对食物的敬畏。

特殊的地理环境让日本人一直饱受“资源和天灾”的折磨,在这种极端的状态下,反而滋生了他们“丧”的坦诚。丧是放弃也是顺其自然,它不是就代表悲观代表消极,因为很多努力都是白废的,所以过程就容易被淡化了,那么结果也变得没有那么难接受了。

“物哀”是日本人提出的生死观,因为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变化让这个民族反倒向死后生。最开始和很多人一样,我也以为本居宣长提出的“物哀”和中国的“伤感”是相对应的,然而在原著中我看到了他的态度——物是世间万物,哀是审美情感 ,无所谓悲喜好坏。潜意识我们总觉得物哀是负面的,然而物哀最开始是源于日本想脱离中国文化的影响,从而衍生出来的一个词,最后受到民族生存问题影响,进化成一个中性词。

它不同于中国的“触景生情”,不是林黛玉的“以泪葬花”,也不是李商隐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它只是文子摔碎的碗,菊治焚烧的信。

美好易逝也承载了部分不可改变的残酷现实,《吸露之群》那一集向观众展示了如樱花易逝的哀美,女孩因为害怕时间流逝选择通过闻昼颜花来保持迅速生活、衰老、死掉的生活方式,最后在不喜不悲的生命里获得真正的平静。

作品并没有真正去肯定或否定这种生活方式,就如同【物哀】一样,动画作品只起到了辅助作用,它陈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情,最后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了我们。

我们无法强求不同环境的人要遵循同样的生活方式,就像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对死亡的从容,但永远不要去批判一个民族的精神理念,这才是《虫师》所想传达的平和。《虫师》在选材构思都渗透了日本浓厚的文化色彩,作为一部文艺气息极强的非主流动画,在对民间文化传承与宣扬的态度是值得赞颂的。

《虫师》之所以被很多人称之为神作,是因为它用简朴的语言和平淡的画面,构成了生命的色彩。在虚构的世界里加入了文化的元素,让日本的人文精神有了展现的舞台。就像国产动画《骄傲的将军》《东郭先生》《九色鹿》,用中国的思维去讲中国的故事。

《虫师》的一大特色是每一集的开篇结尾都用古语式的旁白进行点题,通过幽远的自然之声,拉开一个个故事的帷幕。跟《世说新语》的视觉美感很相似,都是引经据典并配合柔和平缓的弦鸣乐器去开启一段故事。不同的是,《虫师》的故事是架空了日本的时代,在场景设定上又偏于“江户时代”画风。画面的简朴和闪回无背景成为了《虫师》的另一大特色,干净的画面反而把探索虫对于人类的影响尽可能发挥到极致。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