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将徽派纪录片打造成中国的文化名片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影像书写安徽纪录片创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3-05-15 14:34:26阅读:2127
作为安徽人,我从昨天到今天好像整个兴奋度都比在北京高了好几度,虽然昨天晚上也打电话、加班到12点,但是我觉得整个精神状态都处于一个亢奋状态。刚才接到聘书,也觉得跟刘效礼将军说的一样,看看专家里面安徽籍的…

作为安徽人,我从昨天到今天好像整个兴奋度都比在北京高了好几度,虽然昨天晚上也打电话、加班到12点,但是我觉得整个精神状态都处于一个亢奋状态。刚才接到聘书,也觉得跟刘效礼将军说的一样,看看专家里面安徽籍的人数占了一小半,然后将军也变成了安徽人,我觉得很意外的,也很高兴,因为平时跟诸位嘉宾打交道比较多,听到他们讲的那些故事比较好玩,所以我觉得特别高兴,也以是一个安徽人而骄傲。因为我们安徽人真的是不敢露才扬己,在北京打拼的安徽人都挺不容易的,历经磨难,但是其实做事儿坚韧不拔,而且往往是业务上的好手,都是在各行各业里引领风骚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 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

如果说让我对安徽的纪录片来提建议,包括讲一些充分的体会,实际上我想这次梳理我也应该是梳理一下安徽纪录片对于央视纪录频道的贡献和支持。昨天晚上我同事梳理了一下,在央视纪录频道开播以后播出的安徽纪录片:《成本华》《燃烧的黄龙旗》《我的母亲》《大黄山》《中国文房四宝》《千年包公》《黄山短尾猴》《小岗纪事》《天下徽商》,刚才提到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已经通过了我们频道的会议审核,已经确定要播出,处于一个待播状态了。那么我也希望这个重量级的片子能够取得很好的播出效果。从这里可以看到咱们过去是以禹成明团队为核心的安徽纪录片,过去一直在纪录频道播出,所以能够看出我们徽派成员的实力,而且也特别感谢咱们安徽这几年对于央视纪录频道,包括对于总台纪录片的支持,所以我在这也代表我们频道感谢一下禹台以及所有安徽纪录片人的努力,感谢大家。

我感觉安徽纪录片的资源非常丰富,而且讲好安徽的故事,其实是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一部分,安徽纪录片也是中国纪录片界一个最重要的力量,因此下一步特别希望安徽纪录片在各省台里面,包括各个地域的这种区域文化的发展里面能够挑大梁、扛大旗,能够做到 Number One。

当然咱们今天在座的有兄弟台的,比如说我们江苏台、湖南台,还有咱们浙江台包括各个地方台做得都非常好,我偏心一点,因为我是安徽人,我希望安徽的纪录片不仅仅能够走到聚光灯下,还能走到舞台的中心,不仅仅能做好中国传统,还能走向国际。安徽纪录片人应该更有一个文化自觉,更有一个能够挖掘安徽纪录片题材土壤背后文化精神的使命感。

我们的地物风貌,包括今年我们的《航拍中国》,安徽的那一集是放在第二集播出的,因为当时在审片的时候,我们的台领导、中心领导都一起来审那一集。当时审完以后,他们就说:“梁红,你是安徽人,你第一个发表意见。”我说:“正因为我是安徽人,我不好发表意见,等在场的领导们都说完以后我再说。”后来因为这个片子改了好几次,第一次审片的时候,领导就说:“你看安徽的《大黄山》,黄山拍得特别漂亮,而且这一次的《航拍中国》的黄山的角度,包括各个方面,前所未有的,又有一些新的角度,而且地物风貌,景色都非常美丽。”然后领导又说,“但是安徽除了地灵以外,还有人杰,人杰没有展示。”因为当时觉得对人文这方面提得比较少,所以后来我最后讲的时候,我说我也有这种感受,我说航拍中国不仅仅展示中国安徽的美丽景色,尤其是安徽人,安徽人的文化精神,包括安徽人的文化底蕴,没有适当地展现出来,所以要修改。后来大家看到《航拍中国·安徽篇》这一集应该说是改完以后加入了适当的人文素材,但是篇幅也确实还是有限,因为它整个的结构已经固定了,但是适当地在这个地方做了一点修饰。其实我觉得还是有一点点遗憾,在“人杰”这个方面,在安徽的这种人文特色,包括文化特色方面没有讲得很足。但是后来我们觉得安徽整体聚焦在黄山,在第三季里面效果也是不错的,所以安排在第二集、第二天播出。第一天播出的是云南,第二天是安徽,但是安徽播出的第二天就迅速地登上热搜,而且整个话题量一下就变得非常多。后来领导跟我开玩笑说:“梁红,这不是你领导淮军干的吧?是不是自己带着安徽人给刷屏了?”我说:“我绝对我没干这事。”但是安徽篇确实引起大家的热议和关注。

从这点上来说,我觉得徽派纪录片是不是能够做成中国的文化名片,不仅仅是安徽的文化名片,因为现在安徽的纪录片已然是安徽的文化名片,但是,是不是能够做成中国的文化名片?讲好中国故事,它是由各个区域,各个像“安徽故事”一样的区域故事组成的,讲好了,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同伴,也完全可以跟世界交流。

大家知道,纪录片不仅仅是咱们内宣的有力载体,而且是外宣,是国际传播的有力载体。其实所有的纪录片对于民间交流,对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都是非常好的一个载体。像习主席在2017年出访的时候,也是带着咱们的一部纪录片,作为一个国礼,包括前年我随同央视出访阿根廷的时候,咱们总台领导送给阿根廷的领导,作为国礼的也是纪录片。当时两国领导人见面的时候,背后放得就是《航拍中国》,而且当天晚上习主席去那访问的时候,我们纪录频道放的是《魅力阿根廷》,阿根廷的国家电视台放的是《魅力中国》,是我们两国纪录片人互拍以后的产品。所以我到纪录频道以后,注意到有很多这种互拍的产品,也是加强国与国之间交流与民间交流得很好的方式。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可能下一步不仅仅要发挥安徽纪录片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且要培育文化自觉,安徽的纪录片人不仅仅要把徽派纪录片打造成中国的名片,也更应有这样一个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进一步发掘安徽的文化资源,在安徽的“人杰”方面往前进一步。

那么下一步在总台、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联,还有咱们省台自己的领导的支持下,把徽派纪录片打造成一个响当当的,超越电影、超越电视剧的具有综合文化效果的纪录片品牌还是很有可能的。

习主席提出了叫“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后还有一个“文化命运共同体”的打造。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我们纪录片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文化命运共同体它不是单一的,它是丰富的、立体的,而且它是由各个区域文化共同组成的组合模型。所以“安徽故事”对于纪录片的存在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而且在未来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还提一个建议,十四五规划里面大家也可以看到中央非常重视文化,包括纪录片的发展、影像的发展,那么未来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可以加强。一个方面是因为当前提出了“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中国价值、国际视野”的命题,其实到最终,纪录片的一个追求,就是跻身国际纪录片优质群体,然后通过国际纪录片跟中国纪录片的结合来促成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融汇两国之间的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安徽纪录片下一步能不能在中国的聚光灯下往国际推广呢?因此,我们需要国际视野。在审各个省市的纪录片时,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纪录片是只讲当地的,只是一个面向当地的表扬稿或者是当地的广告片、宣传片,那么像这样的片子,我们一律要求他们做大量的修改或者就不播出。从安徽的情况来说,安徽的人和物的资源,都要从一个全局的角度,从中国的角度,当然不一定都具有国际视野,但至少要从中国的角度去挖掘越来越多的价值。另外一个工作,比如说在央视播出的作品,包括下一步推出的《桐城派》,可以同步制作国际版,因为包括央视金融频道的一些节目,我们也是做两个版,一个国内版,还有一个国际版,国际版一般体量不大,比如上下集或者两三集。这样的话我们投入一次,一举两得,也更有利于传播。

第二方面就是媒体传播,尤其是多媒体传播。像传统的电视,它不是衰落了,而是说渠道上没有完全打开,因为我们还习惯于把纪录片放在电视机上播,但实际上现在几大网站,包括手机移动终端,都是很好的传播平台,我们要让优质的作品能够实现全媒体传播。实际上,现在年轻人不是抛弃电视了,而是更习惯用手机观看,那么我们就要让纪录片掌握全媒体传播,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能看到我们的身影。

另外,央视纪录频道从去年11月份增加了两个时段,过去的时段是25分钟的时段和50分钟的时段,只有这两个时段,那么现在增加了两个时段,一个是5分钟时段,每天晚上大概是7点、7点 50左右,然后还有5分钟的时段在新闻联播之前。今年年初《武汉:我的战“疫”日记》是从大年初一开始拍的,初十左右就播出了,一共30多集。实际上去年改版以后就引起大面积、大规模的讨论,包括《武汉:我的战“疫”日记》播出,可以看出一个5分钟的小视频完全可以用于主流媒体的传播。原来我们可能做得比较小众,这可能是由于它的角度、各方面题材的抓取和展示,并没有获得大众关注,但是现在我觉得纪录片完全可以做到大众的效果。这里面我觉得市场有自己的决定,如果是非常好看的节目,我在审片时也会自然地看下去,但是不好看的节目,或者是不吸引人的,大众根本看不下去。因此,纪录片的传播不仅是一个社会生态环境和传播环境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纪录片人的做法。

最后我想建议现在十四五规划下来后,各个地方都在做这个规划。但是,纪录片的制作周期非常长,如果拍脑袋决定选题或者说没有规划,可能会比较麻烦。咱们安徽纪录片至少要做三年的规划,未来三年的纪录片的规划,一批精品力作的选题,我觉得需要开展一些策划会,而且不仅仅是电视人参加的策划会,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应参与其中,包括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很多方面的题材都需要专家参与到规划的设计中。未来三年这个题材,包括工作室的成立,也是在进行良性循环,进行市场结合,包括内部的路径的探索,也在三年规划里面做一些研讨。下一步咱们确实还是要省里的领导,然后各方领导的这种重视和支持,因为纪录片作为文化名片,作为短平快的一个展示,它的后劲特别足,如果规划好了,建设好了,这对展现安徽亮丽文化来说会起到持久且有力的推动作用。像刚才各位也说了,如果未来多少年以后,我们再回顾今天的这样的一个研讨会,或许它也能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所以从我的角度以及纪录频道的角度来说,我们要相互支持,相互成就,把我们的舞台当成各位的舞台,也希望将来的总台,无论是在纪录频道,还是在其他频道的纪录片栏目里,都能更多看到我们安徽纪录片的身影,我也将在这个过程中贡献出自己作为一个安徽人力量,谢谢大家。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