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名字里藏着什么秘密「李鸿章的名字里藏着什么秘密」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
鸿章即鸿文,鸿篇巨作之意。汉王充 《论衡·佚文》:“鸿文在国,圣世之验也。”元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 欧阳文忠公脩鸿文硕学,宗工大儒。”明陈子龙 《行路难》诗:“鸿文虽留千载后,大抵是非都茫茫。”清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袁可立子袁枢)墓志铭》:“今当启祔,礼宜补作。祈并惠鸿文以图不朽。”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鼂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少意为辅佐。如:少正,少府,少内(汉代掌宫中财物的官吏),少公(唐代县尉的别称),少尹(明、清时州县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的别称)。荃,香草名,即菖蒲,古用以比喻君主 。《离骚》:荃不揆余之中情兮。柳宗元《吊屈原文》: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少荃就是辅佐皇帝。
整个名字意即: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李鸿章开始跟着曾国藩的湘军混,后来自组淮军另立门户。草创时期比较困难,连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外国人看见这帮褴褛之众,纷纷大笑,李鸿章说,军队行不行要看能打不能打,不能光花架子好看,又不是选美大赛。“迨吾一试,笑未晚也。”随后淮军连战连胜,外国军皆惊叹。
李鸿章攻打苏州,太平军八王开城投降,降军有十万之众,歃血盟誓,跟李鸿章要钱要官。李鸿章一口应承,第二天请八人吃饭,席间历数其罪,斩之,又杀了八人亲党两千余人,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苏州屠城”,后来被拍成电影《投名状》,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徐静蕾等大咖主演。
李鸿章曾论天下大势:“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事,主客之形,皆適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馀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阳讬和好,阴怀吞噬,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瞬息千里,军火机器,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而环顾当世,饷力人才,实有未逮,虽欲振奋而莫由。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盖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近时拘谨之儒,多以交涉洋务为耻,巧者又以引避自便。若非朝廷力开风气,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际,天下危局,终不可支;日后乏才,且有甚於今日者。以中国之大,而无自强自立之时,非惟可忧,抑亦可耻。”
李鸿章说,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千年未有的强敌,打不过,守不住,唯一救国之法就是大力培养有用人才,学习列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图谋自强。穷则变,变则通,如果一味因循守旧,没有拿来主义,就会被时代抛弃,就会被滚滚而前的历史车轮碾得粉碎。不仅可忧,而且可耻。
甲午海战,李鸿章经营十多年的北洋水师覆丧殆尽,遂被削夺官职,前往日本议和。李鸿章来到马关,伊藤博文诸多要挟。正在相持不下,李鸿章被日本激进分子冲脸开了一枪,血流满面,伤势极重。李鸿章不让医治,脸上带血参加谈判,言论自若,气不少衰。随后在各国舆论压力下,日本终于让了一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李鸿章挨了一枪,少陪了一亿两白银。
李鸿章勤于王事,终于积劳成疾,吐血而逝,享年七十有九。谥文忠。博闻多见曰文,危身利国曰忠。
李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处荣悴显晦及事之成败,不易常度,时以诙笑解纷难。其任事持大体,不为小廉曲谨。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居恒好整以暇,案上置宋搨兰亭,日临摹百字,饮食起居皆有恒晷。长於奏牍,时以曾、李并称云。
李鸿章和曾国藩最大的区别在于,曾国藩懂得急流勇退,明白亢龙有悔的道理,李鸿章却一往无前,就如过河卒子,死不回头。李鸿章认为,急流勇退当然是好事,既能保身,又能留名,何乐而不为?但是既然身受荷国重任,就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能考虑个人的安危荣辱。用周星驰《功夫》里面的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屠狗屠毒。因此李鸿章特别看不起曾国藩这种“晚年求退”的行为,认为对国家毫无益处。这也最终导致曾国藩的身后名比李鸿章要好。
论曰: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